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無常才是日常:別讓每次的來不及,變成再也沒下次的遺憾

生命之所以殘酷,是無法預測明天或意外哪個會先到來。最令人痛心的是原本趁連假想回家跟家人相聚的乘客,就這樣來不及和最親近的人告別。有些故事還沒開花,便匆匆凋落。

在死亡面前,人類認為的理所當然都顯得特別無力、特別恐懼。我們總是對飽受病痛折磨的人們說「不要想太多、別胡思亂想」,卻不敢鼓起勇氣練習好好告別這件事。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可輕易說「死亡」或不吉利的話,卻沒人告訴我們在告別的階段好好說再見。

失去所愛之人就好比狠狠抹去生命中彼此一起走過的痕跡,你明知道時間往前走了,我卻停留在你離開的這一刻無法前進,也無法往回走。遠從古代流傳至近代社會的華人的民俗禁忌,各式各樣的喪葬文化和傳統儀式往往成了一場盛大而隆重的告別。我們不被允許在告別的場合過度悲傷,因為民間說法是往生者會因為我們的眼淚捨不得奔往極樂世界,只能永遠滯留在人間。

(圖片來源:Unsplash / Matthew Henry


未亡者常常被要求遵循傳統習俗,甚至是斷絕感情從此陰陽相隔、兩不相欠的儀式,好讓往生者一路好走。但值得思考的是這些強忍悲傷且會留下遺憾的儀式,我們是不是有調整的空間呢?

面對所愛之人的離世,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情緒去接受失去呢?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兒孫滿堂···。」

(图片来源:PexelsNoelle Otto


梳子象徵結髮之緣和白頭偕老之意,在女子出嫁前會由家人為她以梳頭進行上頭儀式,祝福兩人正式成為結髮伴侶。梳子用於每日頭髮的梳理,也象徵緊密梳理彼此的親密關係。可難過的是若夫妻其中一人離世,封棺之前可自行選擇是否要進行「分梳儀式」。這代表陰陽相隔的彼此從此各走各路,斷絕在世的婚姻關係。同是一把梳子,婚禮以及喪禮上卻代表截然不同的含義。

我從未見過外婆。當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外婆便化作天使。小時候常聽媽媽提及外公和外婆在世時的相處,他們倆的緣分也是來自一次偶然的命中注定。互不認識的彼此透過媒人說親,外公於初相見之日便一眼認出這是曾在馬路上擦肩而過、產生心動訊號的女子。後來很順理成章下聘結為夫婦,以一把梳子開啟彼此的結髮關係。

當外婆離世之時,懷有身孕的媽媽深受民間習俗的約束,無法好好與外婆告別。同時為亡者做法事、誦經超渡的道士勸告家屬不要過於悲傷,往生者會因為不捨而留在陽間。 從不吵架、從不受外來誘惑吸引、從不逆外婆任何一句話的外公,在道士們進行封棺前詢問是否要進行「分梳儀式」,孩子們都覺得外公應該會選擇拒絕,外公想了想以後就說「好,折斷吧。」

梳子被折斷的當下,孩子們的心也隨之破碎。折斷梳子以後,道士們請外公親口說出「你好好走吧,我們各走各路互不相欠」。這場儀式的本意是讓往生者放心上路,別再抱持牽掛,但一字一句都像刀割在未亡者的心上,再一次歷經痛苦萬分的失去。隨著外公的離世,我們再也無法得知外公為何做這樣的決定,或許內心害怕外婆在去世後會糾纏不清,以民間習俗的說法是逝者不想承受陰陽相隔之苦所以緊緊跟隨在世的愛人;也或者是為自己的下半生留下更多的可能性。

「火來了,快跑!」

(圖片來源:PexelsJeremy Bishop


逝者送去火化時,通常在棺木準備進入火化爐前,按照習俗都會齊聲大喊「火來了快跑」,原因是擔心往生者的靈魂因眷戀所以還在身體內,火燒之時會再承受第二次的疼痛。這著實非常痛苦和矛盾,面對所愛之人真的永遠離開這件事,原本隱藏好的悲傷也隨著「火來了,快跑!」這一句話完全崩提。

白髮人不能送黑髮人的習俗禁忌聽過不少,但在面對晚輩正值盛年、人生還在燦爛之時忽然殞落,難免會措手不及、一時無法接受。或許這些習俗的流傳,原先只是想解決在送別之時情緒崩潰,或是因無法接受往生者的離世也萌起結束生命的念頭。

你走了以後,我一個人的旅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Uyubz-y0c


印象深刻的是《百日告別》這部電影當中林嘉欣被阻止碰觸未婚夫的遺體,眾人指出碰了就會讓往生者走不了。劇中飾演育瑋的五月天石頭因愛妻逝世,極度壓抑的他在一次意外與女同事發生關係,試圖在女同事身上尋找愛妻帶給他的熟悉感。然而他也無法接受教會裡的祈福因此情緒爆發,反而在佛教做七儀式中獲得平靜,進一步在這場告別中與自己的過去和解。飾演心敏的林嘉欣不斷陷入失去未婚夫的痛苦與自責,展開只有一個人的蜜月之旅,也嘗試結束自己的生命。

(圖片來源:百日告別 劇照)

這一部電影亦是導演林書宇曾經歷喪妻的真實故事,電影中的許多情節皆為林書宇的因親身經歷而寫成的故事。對於任何形式的離別,我們不可能瞬間就會癒合。隨著時間流的推送,告別所愛之人的方式不一定是刻意遺忘與往生者的情感連結,而是帶著過去的美好繼續往前。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 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