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趴趴走】參觀「伊斯蘭文化展」 在臺灣看見伊斯蘭
由外交部與中國回教協會(回協)、各國駐臺機構共同籌劃的「伊斯蘭文化展」於4月9日至18日間在國父紀念館展出。展覽期間正好碰上了伊斯蘭齋戒月(Ramadan),在穆斯林守齋功之際,民眾也可透過展覽更進一步瞭解穆斯林的信仰世界與文化結晶。
筆者也趁著週末閒暇,趕在展覽最後一日前去一探究竟。
「伊斯蘭文化展」的展區設在國父紀念館二樓的文華軒與文化藝廊。值得一提,作為展覽舉辦地的國父紀念館,亦是經回協「穆斯林友善環境」認證的景點,設有穆斯林專用祈禱室、淨下設施,方便造訪的穆斯林遊客。
展品包含書法、各類文物、宗教器物與用品、各國服飾等。此外,展覽也有壁報區,以圖文介紹各國清真寺、伊斯蘭在臺發展簡史等。當天亦見現場導覽人員,為看展的民眾介紹伊斯蘭的歷史、文化、儀式習俗等,解答民眾的疑問。
書法仍是展品大宗。其中有者由回協提供,也有來自各國創作者的作品,展現出伊斯蘭書法的多元樣貌:不同的字體、媒材、筆觸、色彩點綴,被用以表現經文與對真主的讚頌。
在眾多書法作品中,有融合了水墨畫、中文書法元素的作品最令筆者印象深刻:
除了書法外,展覽亦展出了許多具有生活與儀式功能的用品,諸如禮拜墊、古蘭經架、裝飾盤、餐具炊具、檀香壺等。這些展品上都印上或刻有經文書法、幾何圖形、花卉等我們常認知為「伊斯蘭藝術」之元素,展現出藝術審美與穆斯林日常生活的緊密結合。
古蘭經架或許是我們平時較少接觸的。顧名思義,經架即禮拜、讀經時用於放置《古蘭經》的器具,呈X字形,可由木頭、玉、塑料等材質製成,外觀通常也會刻上「阿拉」、「古蘭」、「默罕默德」等字樣或幾何圖飾。
展區兩側文化藝廊的玻璃櫥窗內則展示了各國的傳統服飾、器具、建築照片等。其涵蓋了從北非到海灣、中西亞,再到東南亞的整個「伊斯蘭文化圈」。惟美中不足的是,或許是展品獲取不易所限,以國為單位區分的展品稍顯不足,而對各國伊斯蘭文化與展品之介紹也可再更詳細、全面。
整體而言,此次「伊斯蘭文化展」內容還是相當豐富的。展覽提供大眾近距離接觸、欣賞、了解伊斯蘭文化、藝術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在臺灣也實屬難得。
此外,除了展示一件件伊斯蘭信仰與藝術審美結合發展的結晶外,「伊斯蘭文化展」也體現出臺灣伊斯蘭在地化的發展歷程所形成的獨特面貌。比起「他者」的標籤,伊斯蘭在臺灣更是自覺、有其主體性而存在的現象。
(封面來源:Unsplash/Anis Coquelet、 Pexels/Fuzail Ahmad)
延伸閱讀:
>>> 線條的美學: Instagram創作者私心推薦 不懂阿語也能欣賞阿拉伯書法
>>> 異地的偶遇——在台灣學阿拉伯語的馬來西亞學生
>>> 神聖的拉馬丹月:以齋戒、禁慾、行善為真主之道奮鬥
仍在史學之門苦苦修煉的碩士生。大學時學阿語,進而對伊斯蘭產生興趣。
關注伊斯蘭相關的各種議題,同時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人文學科的價值。
也喜歡電影、足球,十多年的槍手迷(Go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