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晚安書】《蓋頭掀不掀?》 揭開台灣伊斯蘭女性議題研究之面紗

梁紅玉,《蓋頭掀不掀?台灣穆斯林女子的策略與認同》,台北:女書,2012。

「頭巾」(hijab)可謂伊斯蘭議題中備受矚目者之一。近年來,法國、丹麥等歐洲國家相繼推出禁令,禁止穆斯林婦女在公開場合蒙面、穿戴頭巾,在移民潮、穆斯林人口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掀起了關於公領域世俗性、人身自由、文化差異等議題的爭論。

而若將眼光放得更遠,隨著近數十年來女性主義的發展,頭巾也一直緊扣穆斯林婦女的身體自主權、伊斯蘭中的性別觀等問題,受到東西方、穆斯林與非穆斯林輿論的熱議。

可以說,只要頭巾一日存在(幾乎也不可能消失),它就會是各界談綸伊斯蘭時難以迴避的焦點。就此而言,這本由梁紅玉所著的《蓋頭掀不掀?》所呈現的故事、觀點與省思大概永不過時。

自攝《蓋頭掀不掀?》書影


伊斯蘭傳統與社會學交織下的hijab

如書名所示,本書的主旨為描述台灣穆斯林婦女穿戴hijab的身體經驗。作者以訪談、個人觀察記錄與其親身參與以hijab為主題的座談會內容為研究材料,結合田野調查與身體社會學、性別社會學等理論分析,力圖呈現多個「台灣脈絡下之hijab」的子題,如:台灣穆斯林婦女穿著hijab的經驗與策略意涵、穆斯林女性的「能動性」與對傳統的認知、穆斯林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穿著hijab的處境與意義之建構等。

本書是作者就讀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的碩士論文改寫而成,故其筆調、章節架構與內容編排都頗具學術味。全書大致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四章闡述了研究動機、研究方法,並回顧了既有的相關研究成果與hijab相關的文獻探討。

談論穆斯林女性的身體、服飾文化等議題,自然避不開所謂 「教義」詮釋問題,即以《古蘭經》、聖訓為基礎,具有上千年歷史的經典詮釋脈絡與其衍生的伊斯蘭法(Shari’a law)實踐等。其中,佔全書篇幅之最的〈hijab的形式與相關論述〉在這方面可謂相當紮實。除了觸及伊斯蘭經典《古蘭經》、聖訓中的hijab論述源頭外,更回顧、統整了不同觀點、流派,涵蓋東、西方,穆斯林與非穆斯林過去對hijab的詮釋脈絡與學術史,在中文著述中實屬少見。受益於作者此章的文獻回顧,我們也得以大致了解「hijab」概念在過去前伊斯蘭阿拉伯社會到後來伊斯蘭文化中的不同源頭、論述與各種詮釋觀點。

(圖片來源:PixabayВадим Гайсин


本書的後半部分則為訪談內容,包含「戴頭巾者」(即穿戴hijab的穆斯林女性)與「不戴頭巾者」(包括男性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前者著重於穿著hijab的日常經驗、穿戴之理由與經驗、感受與台灣脈絡下hijab的象徵意義等面向;後者則呈現了一種「他者」對hijab的認知與觀點。

例如在書中後半部分〈hijab下的婦女身體經驗〉與〈男性意見與他者觀點〉兩章中,作者主要先整理訪談內容與受訪者的觀點、經歷,並依序分小節呈現,再於〈台灣脈絡下的hijab〉一章中引用前述理論進行歸納與深入分析,提出其對於穆斯林女性的母職焦慮、不同社會處境下的身體資本等圍繞hijab,甚至超越hijab、更廣泛的穆斯林女性身體、社會文化議題的觀點。

hijab議題之邊緣性、探討之必要

《蓋頭掀不掀?》一書的另一個特色便在於其選題上。如作者在開頭數章不斷強調,其處理的是一個非常邊緣的議題。而作為其研究對象的台灣穆斯林女性,則算是「邊緣中的弱勢」:在佔比僅0.1%(書中引當時數據)的穆斯林群體中,受限於私領域的女性。因此,在宏觀社會學視角下,個別女性佩戴頭巾的選擇與相關的環境適應、身體資本之累積與運用、意義建構、能動性等較微觀的層面,也成為作者研究、寫作的主要關懷之一。

蓋頭掀不掀-首圖
(圖片來源:UnsplashMehdi Sepehri


而確如作者所言,儘管伊斯蘭女性、hijab議題、台灣 ∕ 漢語穆斯林研究等領域皆已有相當成果,但作為少數幾個關鍵詞之「交集」——台灣脈絡下hijab與穆斯林女性身體經驗則毋寧是個空集。就此而言,《蓋頭掀不掀?》無疑作了開路先鋒,成為「台灣第一本從女性主義觀點探討穆斯林經驗的書」(顧燕翎推薦序語)而別具意義。對於任何想深入了解伊斯蘭與女性主義議題者而言,這確是一本不能錯過的好書。

推薦指數:🌕 🌕 🌕 🌕 🌗
易讀指數:🌕 🌕 🌕 🌗 🌑
晚安指數:🌕 🌕 🌕 🌗 🌑

(封面來源:)

延伸閱讀
>>> 古蘭經能不能被翻譯?淺談古蘭經的歷史與翻譯問題

>>> 《古蘭經》之外鮮為人知的伊斯蘭經典文本:淺談聖訓的歷史
>>> 【晚安書】《伊斯蘭新史》:簡易入門帶你遊覽千年伊斯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