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回教?淺論中國伊斯蘭發展脈絡下「回」的意涵變遷
以「回教」代稱伊斯蘭的現象,在新馬、台灣等地的華語輿論圈中相當常見。特別是對新馬一帶的華語使用者而言,比起「伊斯蘭」、「穆斯林」、「清真寺」,「回教」、「回教徒」與「回教堂」等往往是談及伊斯蘭時更為慣用的詞彙。
「回」儼然成為伊斯蘭的同義詞,但許多人或許不了解:「回」的概念實際上是伊斯蘭在中國千餘年發展下的特殊產物。換言之,身處中國伊斯蘭脈絡外的穆斯林對於「回教」很可能是陌生的。透過回顧「回」之概念的變遷,我們將意識到其特殊意涵,以及現今使用「回」來代稱伊斯蘭所可能面對的問題。
「回」的當代意義:中共建政與回族的「發明」
中共在建政之初的20世紀50年代開始了「民族識別」的工作,透過官方的調查、分類,賦予各個「民族」其法定身份。目前中共官方已識別出10個穆斯林少數民族,其中包括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東鄉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保安族、烏孜別克族與塔塔爾族。
在這些少數民族中,又以回族為最大宗,佔全國穆斯林2500萬人口的近半數。此外,回族亦是僅次於壯族與滿族的第三大少數民族。回族散居於全國各地,並以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內的自治州縣區為主要聚居區。現今回族以漢語為主要通行語言,但伊斯蘭仍在維持、凝聚其族群意識上扮演重要角色,表現在其飲食、節慶、喪葬儀式、「經堂語」之使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上述背景下,「回」更多的是一種「民族」的概念,指稱中國官方所識別的「回族」。然而,上述乃是晚近國家體制下的產物,歷史上的「回」並非一直都是如此。
「回回人的宗教」:伊斯蘭在地化下的「回」
溯其源頭,我們今日所熟悉的「回教」實有「回回人的宗教」之意。而「回回」一詞,根據學者姚大力在〈「回回祖國」與回族認同的歷史變遷〉一文考據,其最早出現約莫是在宋元時期,最初乃是派生於漢語對突厥語民族「回鶻」(或稱「回紇」、「畏吾兒」)名稱的轉寫。
元代開始,「回回」開始被用作來自西亞、中亞的各種外來民族的總稱。由於這些「西域」諸民大部分信仰伊斯蘭,因此「回回」同時也具有伊斯蘭與伊斯蘭之信仰者的意涵,爾後更以此一種意涵而為漢語使用者所熟知。到了明、清兩代,「回」亦漸漸成為一種自稱概念,在上述於前代定居的「回回」之後裔間廣泛使用,「回民」、「回教」、「回族」等概念與用法也漸漸流行起來。
由是,「回」漸漸地與伊斯蘭密不可分,而「回教」、「回族」、「伊斯蘭」等詞各自代表的意涵也糾纏在一起,至今無法區別者亦不在少數。但如前所述,「回族」的出現與定型是50年代以降的事。在此之前,「回」一詞的定義也在宗教、族群、文化等範疇間不斷地擺蕩。特別是在清末民初現代中國國族建構肇始之時,中國漢語穆斯林間對於「回」的定義與範圍——即「回族界說」的問題更是有過不少爭論。
「名教」vs「名族」:晚清民國的「回族界說」爭論
「回族界說」的核心主要在於究竟信仰伊斯蘭教、使用漢語的「回民」們僅是「信仰伊斯蘭」的漢族,還是與漢族不同且同等的另一「民族」。前一種立場最早可追溯至清末一群留日的中國穆斯林學生所組成的「留東清真教育會」。該會成立隔年(1908)出版了一期刊物《醒回篇》,推廣其改良宗教、普及國民教育的理念。
從教育會成員所撰寫的《醒回篇》各篇章中,皆可見回民融入於漢族、共鑄統一共同體的主張。如黃鎮磐在〈論回民〉中寫下言簡意賅的「回以名教,非以名族也」一句,認為「回」應只用作指稱伊斯蘭宗教,並無另一民族、族群之意涵。
然而,亦有不少論者認為「回」具有族的意義,而回民因其信仰所帶來與漢人的差異,使他們成為截然不同的另一「民族」,因此主張組成一個「回教民族」。民國時期著名的回民學者金吉堂即為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回教不僅是信仰,而是包含了如經濟、婚姻、喪葬等「組織社會之一切制度」。1929年由當時北平各大學回民學生組成的「北平伊斯蘭學友會」也持同樣觀點,主張回民的民族意識。其發行的刊物《回族青年》更是當時重要的回民報刊之一。
以上簡單回顧晚清民國間「回族界說」之爭論,反映了直至現代國家體制介入前,「回」的意義仍是流動、多變的。這毋寧與伊斯蘭在中國的獨特發展脈絡息息相關:原本來自域外的族群定居、繁衍、在地化與族群化後,形成與中原漢人在語言、習俗、文化等方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現象。這便是本文開頭處提到「回」作為一種歷史過程的產物之特殊性。
基於其特殊性,我們日常所慣用的「回」之概念其實不一定有助於我們認識中國以外更廣大的伊斯蘭世界。無論當代、近現代抑或是前現代等各個時期,「回」都必須被放回中國伊斯蘭的脈絡來理解,方能得其要領。因此,在談論中國、台灣(其至今仍沿襲「回教」之用法,如「中國回教協會」,並有其脈絡,此不贅述)以外的伊斯蘭、穆斯林群體時,擺脫「回」的前綴、直接使用「伊斯蘭」、「穆斯林」、「清真寺」等詞,或許更為適切。
封面圖片:西安回民聚居區市集(來源:Batiste Pannetier, FAL, via 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
>>> 伊斯蘭與漢文化並行的足跡:淺談明清時期的經堂教育與「小兒經」
仍在史學之門苦苦修煉的碩士生。大學時學阿語,進而對伊斯蘭產生興趣。
關注伊斯蘭相關的各種議題,同時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人文學科的價值。
也喜歡電影、足球,十多年的槍手迷(Go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