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烈寬

歷史碩士。畢業後寫字找飯吃、當社畜,同時努力實踐人文學科的價值。 大學時期學習阿拉伯語,開始關注、書寫伊斯蘭相關的各種議題。 也喜歡電影、足球。二十年的槍手迷(Gooner)。
影視 MOVIES, 議題 ISSUES

911片單:多重視角、多元敘事 帶你重新認識911事件與「後911」時代

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造成包含劫機者在內共2996人死亡。這是自二戰「珍珠港事件」以來美國領土首次遭遇大規模空中襲擊,也是人類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恐怖攻擊。其對國際政治局勢,乃至個人心理層面的影響,也成為許多電影人探討、反思的主題。

文化 CULTURE

【晚安書】《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在歐亞非交界一窺多元帝國的興衰

談到土耳其的歷史,大概很難忽略曾盛極一時的鄂圖曼帝國。在伊斯蘭歷史中,鄂圖曼帝國也被視為又一「黃金時期」,象徵著伊斯蘭文明的多元、繁榮。但鄂圖曼帝國究竟多大程度上是「土耳其的」或「伊斯蘭的」?林佳世子的《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即試圖探尋跳脫上述常規史觀的帝國歷史。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晚安書】《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 用倫理學的視角思考人生

本書由20個倫理學議題組成,條理清晰、文字簡單易讀。人文學科如哲學往往在大學生「戰科系」時深受其害,因其價值難以被直觀量化或受社會主流所認知。事實上,哲學的思辨有助於我們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幫助我們決策。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原教旨主義 = 恐怖分子?淺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定義與局限

「原教旨主義」源自於基督教,泛指一切「回到根本」的宗教詮釋與實踐方式。移植到伊斯蘭傳統中,即指遵從《古蘭經》、聖訓,以及先知穆罕默德時代的生活等為典範。然而事實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無法告訴你各個組織、流派之間有何不同,也無法讓你知道某個組織實際上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文化 CULTURE

【晚安書】《先知之後》:社群分裂的故事 伊斯蘭教派的前世今生

「教派」一直都是談論伊斯蘭時很難避免的議題。我們常常見到「遜尼派」、「什葉派」這樣的稱法,以及關於他們之間衝突不斷的新聞報導,卻不一定知道教派分歧從何而來、有何意義。《先知之後》一書中所講述的,正是被後世視為「教派分裂源頭」的歷史故事。

文化 CULTURE

真正的「回曆新年」?認識伊斯蘭禁月、阿舒拉日與其背後的千年教派史

「穆哈蘭」月是伊斯蘭曆的第一個月。該月與第7月、第11月與第12月同為四大「聖月」,期間一切戰爭、殺戮行為皆被禁止。除了標誌著一年終始,穆哈蘭月之所以別具意義,也在於此月的第十天是伊斯蘭歷史中重要的「阿舒拉日」。這就要從距今1300多年前,伊斯蘭於阿拉伯半島草創初期的故事說起。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認識宰牲節:朝聖月中紀念先知亞伯拉罕為真主犧牲、分享牲口與祝福的節日

宰牲節與開齋節是穆斯林兩大節慶,其中宰牲節(或稱忠孝節、古爾邦節、哈芝節)更被穆斯林視為「大節」。在這一天中,穆斯林會宰牲,與鄰人、窮人分享牲口的肉慶祝節日。宰牲的習俗與伊斯蘭先知亞伯拉罕犧牲兒子獻給真主的故事有關,而宰牲節也因此被賦予了服從真主、為真主犧牲的意涵。

議題 ISSUES

原教旨主義、美蘇冷戰與當代地緣政治:塔利班的前世今生

隨著以美軍為首的北約駐軍逐步撤離,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勢力開始「反攻」,尤其在北部諸省進展神速,近日更宣稱已控制全國85%的領土。阿富汗政府軍節節敗退,許多居民、甚至軍人紛紛出逃鄰國。在局勢極有可能進一步激化之際,和談的前景蒙上了陰影,而「塔利班」一詞也再度成為國際新聞的焦點。

議題 ISSUES

舉白旗自救互助:防疫封鎖重創下 「白旗運動」拯救民生的可能性

馬來西亞疫情持續嚴峻,政府自6月開始實施全國封鎖,停止所有社交與經濟活動。而確診人數居高不下,封鎖令也一延再延,全國面臨慘重的經濟代價。在此背景下,民間自主發起「白旗運動」(#BenderaPutih),在網路上呼籲有需要者在家門前掛起白旗求助,讓有能力的熱心人士主動協助。

影視 MOVIES, 議題 ISSUES

【口袋推薦】21世紀利維坦:3部Netflix原創紀錄片 揭露網路時代的瘋狂面貌

作為一個當代的都市人,我們很難想像沒有社交媒體、搜尋引擎、影音平台的生活。網路已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我們歌頌著網路的益處與優勢,並對此深信不疑。但這是網路時代的真相嗎?這次推薦的三部紀錄片以不同的方式,揭露了資訊爆炸時代的陰謀、荒謬與人性的掙扎,讓我們一窺一個當代超級巨獸的真面目。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