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烈寬

歷史碩士。畢業後寫字找飯吃、當社畜,同時努力實踐人文學科的價值。 大學時期學習阿拉伯語,開始關注、書寫伊斯蘭相關的各種議題。 也喜歡電影、足球。二十年的槍手迷(Gooner)。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改名為改運?從「首相改名」事件看懂馬來穆斯林的命名習慣與意涵

馬來西亞首相「改名」一事為網民熱議話題。此事被不少華人網民以看風水、改運勢加以解讀,加上長期以來對政府抗疫不力的不滿、與對政府合法性的質疑,「改名」自然地指向政府的無能、不務正業與迷信。然而在上述許多的言論中,也足見馬國華文網路媒體、網民對馬來穆斯林命名習慣、文化的陌生。

議題 ISSUES

【晚安異鄉人】反送中、一國兩制、世紀瘟疫:大時代下,在台港人的故事

這兩年對於香港人而言,想必是難忘的:2019年《逃犯條例》修訂引發「反送中」運動、全球爆發冠病肺炎疫情、中國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進一步侵蝕香港言論、政治空間與司法獨立。劇變之下,在台港人複雜的心情也在家鄉與異地間擺蕩。這次,讓我們讀他們的故事,看他們如何經歷、感受、回應這個時代。

議題 ISSUES

「Test過先」、「頂人事件」:楊寶貝性騷擾指控背後的性別意識問題

楊寶貝指控林尚進性騷擾一事與相關的評論,反映出網紅、網民們的性別意識問題。可惜從目前的輿論看來,性別意識的議題似乎都未得到重視。若濫賭、詐騙等事確實情節嚴重、需要向公眾交代,那性騷擾又何嘗不是?還是說性騷擾在其他「重大錯誤」之前,就是如此微不足道?

議題 ISSUES

「強暴玩笑」之後:@savetheschoolsmy為受害者發聲 未竟的性平革命

「強暴玩笑」儼然成為馬來西亞社會性別意識的照妖鏡:學生把強暴當有趣的玩笑,而揭露不當玩笑的學生受到批評、謾罵,甚至性侵威脅,凸顯了性別平權教育的不足。而受此啟發的IG帳號@savetheschoolsmy則透過網路的力量為校園裡的受害者發聲,讓抗爭的火苗迅速擴散。

文化 CULTURE

古蘭經能不能被翻譯?淺談古蘭經的歷史與翻譯問題

古蘭經翻譯現象作為一個歷史事實而存在,古蘭經的翻譯也不曾間斷過。至今,古蘭經已被譯成超過100種語言。但外文譯本頂多只是「解釋本」,無論在宗教信仰、儀式,或是相關的學術詮釋上,都不具有與原文相同的地位與功能。儘管如此,外文譯本仍可以作為輔助理解之用。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晚安趴趴走】參觀「伊斯蘭文化展」 在臺灣看見伊斯蘭

外交部與中國回教協會、各國駐臺機構於4月9日至18日間,在國父紀念館舉辦「伊斯蘭文化展」,展出書法、各類文物、宗教器物與用品、各國服飾等。展覽期間正好碰上了伊斯蘭齋戒月(Ramadan),在穆斯林守齋功之際,民眾也可透過展覽更進一步瞭解穆斯林的信仰世界與文化結晶。

影視 MOVIES, 議題 ISSUES

被價格標籤遮蓋的私生活:「采子事件」背後的藝人私領域、商品化問題

「采子事件」成為前陣子網路洗版的新聞之一。采子(謝采紋)成為「小三」而被千夫所指,演藝事業更是一夕全毀。采子事件滿足大眾的偷窺慾之餘,也反映了公眾人物私領域界限、藝人商品化等問題。藝人「形象」儼然成為被商品化藝人身上的價格標籤,遮蓋藝人日漸模糊、被蠶食的私生活疆域。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晚安書】《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撥開「聖戰」迷霧 看歷史中的吉哈德

在有關伊斯蘭的各種議題與論爭中,「吉哈德」(Jihād)一直是焦點之一。華語讀者也許更熟悉「聖戰」的譯法。2001年「九一一」事件後,隨著蓋達組織、「伊斯蘭國」、聖戰士等名詞愈發頻繁地曝光,「聖戰」成為代表伊斯蘭的最鮮明的形象,也深刻影響著我們對於伊斯蘭或全體穆斯林所抱持的看法。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