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文化 CULTURE

古蘭經能不能被翻譯?淺談古蘭經的歷史與翻譯問題

古蘭經翻譯現象作為一個歷史事實而存在,古蘭經的翻譯也不曾間斷過。至今,古蘭經已被譯成超過100種語言。但外文譯本頂多只是「解釋本」,無論在宗教信仰、儀式,或是相關的學術詮釋上,都不具有與原文相同的地位與功能。儘管如此,外文譯本仍可以作為輔助理解之用。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晚安趴趴走】參觀「伊斯蘭文化展」 在臺灣看見伊斯蘭

外交部與中國回教協會、各國駐臺機構於4月9日至18日間,在國父紀念館舉辦「伊斯蘭文化展」,展出書法、各類文物、宗教器物與用品、各國服飾等。展覽期間正好碰上了伊斯蘭齋戒月(Ramadan),在穆斯林守齋功之際,民眾也可透過展覽更進一步瞭解穆斯林的信仰世界與文化結晶。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晚安書】《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撥開「聖戰」迷霧 看歷史中的吉哈德

在有關伊斯蘭的各種議題與論爭中,「吉哈德」(Jihād)一直是焦點之一。華語讀者也許更熟悉「聖戰」的譯法。2001年「九一一」事件後,隨著蓋達組織、「伊斯蘭國」、聖戰士等名詞愈發頻繁地曝光,「聖戰」成為代表伊斯蘭的最鮮明的形象,也深刻影響著我們對於伊斯蘭或全體穆斯林所抱持的看法。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YUSUF TAIYOOB」:魔性廣告詞中的馬來西亞椰棗大王與電視回憶

椰棗(dates)是伊斯蘭齋戒月(Ramadan)期間的重要食品。而在馬來西亞,椰棗也隨處可見,甚至從收音機、電視裡也能聽見、看見椰棗商品廣告。就有那麼一部廣告,以充滿「迷因味」的方式,深植於許多電視觀眾的記憶中,成為每年齋戒月標誌: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神聖的拉馬丹月:以齋戒、禁慾、行善為真主之道奮鬥

所謂「齋戒月」是指伊曆的第九月——拉馬丹月(the month of Ramadan)。對穆斯林而言,這是神聖的月份。在這個月內,穆斯林透過每天日出與日落間禁食寡慾、虔誠行善踐行真主之道,達至更親近真主之境界。而齋戒月的終始則是以新月的出現與否為準。

文化 CULTURE

《古蘭經》之外鮮為人知的伊斯蘭經典文本:淺談聖訓的歷史

聖訓(ḥadīth)是《古蘭經》之外伊斯蘭的另一重要文本。然而一般上,我們——特別是對非穆斯林——對聖訓的了解或重視似乎遠不如《古蘭經》。事實上,聖訓往往起著補充、詮釋經文、提供脈絡等作用,在伊斯蘭神學、哲學、律法、歷史等各個方面都相當重要,其與《古蘭經》一起構成穆斯林(特別是遜尼派)信仰的核心。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大學的責任、歷史學問的價值:初任通識課助教的心得

要說助教工作最大的挑戰,大概就是如何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而作為一個大學生幾年學習生涯的過客之一,我很清楚我最大的貢獻,就是給他們一些自由思考、發言的空間——大學的通識課也許是一個人一生中為數不多能相對輕鬆、無所顧忌地思考大問題的機會。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晚安趴趴走】走訪台南寺廟、欣賞建築雕刻(下)

「府城三大名匾」的由來也有許多說法:有人認為是因為其歷史足夠悠久;有人說是因為書法筆勁特殊有力,富藝術審美價值;也有人覺得是因為匾額上的文字隱含勸世的道理。雖然只收集了「府城三大名匾」中的兩個,卻在彌陀寺發現「超然世界」匾額這個意外禮物!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