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趴趴走】走訪台南寺廟,欣賞建築雕刻(上)
台南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這裡可謂古蹟寺廟林立,許多的廟宇也被列為台灣的文化遺產。10月的某天,我花了一天的時間走訪了台南的各大廟宇,雖然沒有自備交通工具而只能走路或是騎市區腳踏車T-bike,靠自己到達目的地卻也帶給我加倍的滿足感。
我落腳的背包客棧位於台南市的中西區。這天並沒有刻意安排行程,只在出發前查了一些廟宇的名字。給自己設立的唯一目標,就是「慢遊」——能看多少是多少。
風神廟
吃完早午餐後,第一站來到距離背包客棧只有200米遠的風神廟。
風神廟殿內空間很小,是台灣現存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的廟宇。我從來就沒聽過風神,更別說是參拜過了。查了一些歷史資料後,才知道風神是保佑往來舟楫行旅安全的神祇。我想這可能與當時該地區水路交通之需有關,人們為確保航運安全而興建風神廟,主祀風神、雷公和電母。
風神廟的正前方有一個接官亭石坊,據悉是清朝時期用來接待官員的。由於任職官員們需由陸路轉海運再轉渡河運進入郡城,長途跋涉非常艱辛。為使官員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在渡頭附近多設有接官亭,用來迎送及酬接官員。風神廟前的接官亭也屬於台灣的文化遺產之一。
藥王廟
離開風神廟之後,我來到不遠處的藥王廟。台南藥王廟是全台藥王廟的開基祖廟,面對廟宇的左側有一棵據說已有300年歷史的老榕樹。
在我印象中,大多寺廟都是獨棟建築,或是建在主要道路旁。而藥王廟特別之處就在於其隱身在店屋林立的小區內,從三樓可以俯瞰附近的房屋。也是少數開放後門讓信徒離開的廟宇。
從左側的小門進入,循著樓梯往上,便能抵達供奉藥王大帝的三樓殿內。
參觀寺廟時,我喜歡仰望廟頂的構造。最常映入眼簾的是用木頭拼湊起來的,或是立著一尊尊佛像的藻井。很多的藻井在沒有使用一顆釘子的情況下仍能完美的接合起來,靠的就是工匠的精準計算、細膩裁切以及耐心拼湊。我最愛站在藻井底下,抬頭欣賞這些工匠精心設計出來的作品。
金安宮
離開以金、紅為主色的藥王廟,我來到另一座以金色為主的金安宮。金安宮特別之處在於台階中間有一個栩栩如生的石雕御路,且殿內分為正殿與後殿。
金安宮後殿的牆上也有滿滿的雕刻及匾額。對我而言,鑲著金邊的匾額處處可見,但這些立體雕刻在寺廟並不常見。原本想多待點時間欣賞,但裡頭昏暗的環境讓我感覺有些頭暈,草草拍了一些照片便離開了。
北極殿
離開金安宮後,我在一條商店林立的街道上發現北極殿。由於沒有顯眼的紅色柱子,開車經過的話很容易忽略。
走上階梯步入北極殿的門廊,會先經過一個露天中庭才會到達正殿。
北極殿的位置緊鄰街道,當天碰巧有不少信眾前來參拜。除了柱子,殿內的燈籠也以黑色為主色。殿內主祀北方之神——玄天上帝,而北方在五行中屬水、色黑,這也是為什麼北極殿的主色為黑色,有異於一般寺廟傳統的紅色。
神興宮
當天晚上,我在回客棧的路上經過神興宮,被中門前的金色藻井深深吸引。
我對於廟宇雕刻的印象僅限於龍柱,而牆壁通常都是一些由瓷磚拼貼呈現的神話故事,或是平面的水泥牆。神興宮是我見過少有的整面牆上都是立體雕刻的廟宇。
藻井的每一個「小燈籠」上都立著一尊神像。不太確定分別是什麼神,只覺得能站在這麼大的藻井底下靜靜地看,內心很平靜。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帶身邊的人到那底下去感受這一份寧靜。
參考資料:
風神廟接官亭介紹: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70
北極殿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D%97%E5%8C%97%E6%A5%B5%E6%AE%BF
延伸閱讀 >>> 【晚安趴趴走】法鼓山農禪寺 啟發建築興趣的起點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Nick Bondarev)
本文所有圖片皆由作者自攝。本篇圖文由作者「+1」授權「晚安星球」刊登,未經同意且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