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晚安書】《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的心理學,帶你找到未曾發現的另一面

《被討厭的勇氣》一直是人氣居高不下的一本書,由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透過分享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帶領讀者找到幸福。阿德勒雖並列為心理學的三大巨頭之一,大部分人卻沒有聽過他的學說,書裡概述他的心理學不僅是了解人性的真理,更是一個「終極目標」,這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寫作特色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敘事方法,不以講解一套理論、給予解答的方式討論人對生命的疑問,反而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細膩地帶出青年所面對的困惑,再經由與哲學家的談論,悟出其中道理。作者巧妙地安排在兩人的談話中回顧先前論點,好讓讀者不斷溫故知新,將前面的重點整合運用,再加入新的理念與學說,閱讀起來十分好吸收。

內容簡介

個體心理學

以希臘哲學家的背景述說阿德勒的心理學,由淺到深地倡導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其中包含的觀念有「整體論」、「目的論」、「自卑與自卑情結」等。簡單扼要地說,「整體論」既阿德勒認為我們看一個人,不能將其分開來討論,而必須從「整體」來掌握,比如一個人因憤怒而做出失控的行為,冷靜之後說出「我被憤怒蒙蔽了雙眼」,表示當下的自我意識與憤怒是分離的,在對立的情況下自我意識被打敗,才讓身體被憤怒主宰。然而阿德勒卻認為人的心靈不能切割,一切都是緊密的相連結。一個人會做出失控的行逕,全因為他像達到這個「目的」,這也就和阿德勒心理學另一個重要觀念——「目的論」掛鉤。

阿德勒的「目的論」與佛洛伊德的「因果論」背道而馳,認為人有選擇權,因為想要達到某個目的才會選擇這樣的經歷,他的其中一個論述既為「心理創傷並不存在」,認為我們不應該由經驗(既心理創傷)的成功或失敗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另一個大重點,便是教會讀者認清人際關係的相處之道,其中包括割捨別人的課題(舉例來說既為別人對你的想法是別人的課題,將其清楚分割才不會影響自己)、提倡「橫向關係」(人雖然有不同,但都是平等的),以及社會意識(把別人當夥伴,並感覺到有自己的歸屬)等內容。而一切觀點都導向一個終極目標,既為找到「幸福」。

(圖片來源:pexels

閱讀心得

書裡的年輕人是個憤世嫉俗的青年,認為許多的不公平、不平等都落在自己身上,在和哲學家的討論中他被點破自己的不堪,於是帶著對這社會的懷疑與哲學家進行辯駁。事實上在閱讀這本書時,經常會有被打臉、內心的想法被拆穿的感覺,比如阿德勒提出的自卑情結,指一個人將自卑感當作藉口來逃避,說出「因為⋯,所以我才無法⋯」的說法,自己不想付出實際努力,卻利用自卑感辯解為自己「無法成功」,其實只是「不想成功」。在觀看的過程中會經歷角色互換的狀態,有時會覺得年輕人硬掰,有時自己也像年輕人一樣很急、不斷壓抑自己的怒氣,想知道哲學家對於「我」的指控,背後的理論究竟是什麼。

阿德勒的學說雖然較為小眾,需要更多心力了解和實踐他的理論,才能悟出其中真理。但此書的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書寫,通過對話融入大量生活例子,令讀者容易代入情境理解每一個觀念,非常適合睡前閱讀一小段,再利用闔眼的時間細細琢磨,品嚐其中滋味,必然會有不少收穫

推薦指數:🌕 🌕 🌕 🌕 🌑
易讀指數:🌕 🌕 🌕 🌗 🌑
晚安指數:🌕 🌕 🌕 🌕 🌕

(封面來源:Pexels / @Tatiana @Anna Roguszczak

延伸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