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利特的畫作究竟想表達什麼?單一的解答只會限制了無限的想像!
提到⻄方美術史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除了達利(Salvador Dali)之外,當然少不了雷內·瑪格利特 (René Magritte)。
瑪格利特:「當有人看到我的畫作時,都會問自己這個簡單的問題:『這是什麼意思?』,但它其實並沒有什麼意思,因為神秘本身也並不意味著什麼,它是不可知的。」
在談任何藝術作品之前,想先聲明一件事,那就是常常我們看到一些藝術作品時,我們會希望看到 一個解說,因為藝術很多時候讓人看不懂!但是我會認為,藝術其實是在給社會留下一點自由想像的空間。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明確說明和指示的社會當中,每一句話、每一個畫面,都在清楚的告訴我們,那是什麼、我們該怎麼做,所以當面對沒有解說的藝術作品時,會有種沒辦法進入藝術世界的感覺。
然而,藝術也不是完全沒有解說,只是在藝術世界裡,可以接受各式各樣的解說。每個人在看到不同的事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或想法。藝術,並不是要給出一個答案,說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是要試圖提出疑問。
除非藝術家特別表明作品的意涵,否則其實並沒有一個標準或說法可以去詮釋一件藝術作品。每一個感受或想法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也都珍貴。因此這篇文章提到的觀點也只是其中一個供參考的觀點,並非解讀這些作品的唯一標準。
1. 隱藏的比看得見的更重要
瑪格利特:「所有我們看得見的,都隱藏著別的事物,我們總是想要看到隱藏在表象後面的是什麼。」
對瑪格利特而言,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更重要。瑪格利特的畫作當中常常刻意隱藏畫中人物的身份,為畫作增添了不少神秘感,也很跳脫我們一般的習慣。因為一般來說,無論是攝影或是繪畫,只要畫面主角是人,我們鮮少會把人的臉遮住。而瑪格利特偏偏就刻意隱藏畫作主角的身分/臉,不是有顆懸空的蘋果,就是有隻飛過的鴿子、被一塊白布蓋著或甚至就連一個人站在鏡子前面,也只照得到他的後腦勺。
在鴿子和蘋果後面那張被遮住的臉,到底是什麼表情?套著白布接吻的情人到底是彼此深愛著對方或是一種不願意有真正親密接觸的隱喻?
我想對於這些疑問,可能在不同的時空看這些畫,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提到這些畫作,讓我想起現代這個社交媒體的年代,我們每天看著他人分享他們的生活,但其實那些都只是他們希望對人分享的一面而已,並不是他們的全部。只是因為我們習慣於相信眼前所見,就忘了他人分享的只是他們生活的冰山一角,他人真實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我們其實一無所知。
於是社交媒體就像那顆青蘋果、那隻鴿子、那面照不到臉的鏡子,真實的我們其實隱藏在後。我們真正的模樣、表情、生活經歷,只有我們自己(或畫中主角)才知道。
2. 擺脫理性世界的束縛
在1920年代,受到佛洛依德的心理學說影響,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們追求一種對抗理性思維束縛的變革,他們把社會的規則視為一種壓迫。在瑪格利特的作品中就能看到這種追求。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他最只名的其中一件作品:《形象的叛逆》(或稱《這不是一支煙斗》)。對於這幅畫,瑪格利特曾表示說,畫中只是一支煙斗的圖像,並不是真正可以用的煙斗,所以那當然不是真的煙斗!
除了他的這個解說,我也認為,他可能在發揮超現實主義的精神: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與理性思維的束縛唱反調,對日常生活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進行拆解,使不一樣的思維邏輯得以誕生。當我們看到煙斗,而有人站出來說「這不是煙斗」時,如果我們直接無視這個人的說法,那句話就會變成是「荒謬」的;但如果有一個人聽了後,開始思考「為什麼他會說這不是煙斗?」時,那句話就會成了一個哲學思考的開始,充滿想像力的問答就會出現,而我們常聽到的斬釘截鐵的「這是什麼」或「這不是什麼」就會消失。
3. 將平凡變得不平凡
瑪格利特另一種用以擺脫理性思維束縛的方式,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風景或物件,去建構看似毫無違和感,但卻相互矛盾、不合常理的畫面。透過視覺,「讓不可能變成可能」、「讓平凡變得不平凡」。
關於《光之帝國》系列的畫作,瑪格利特曾在1956年的電台訪問中說到:「陸地上的景色呈現的是夜晚,天空的景色呈現的是白天。夜晚與白天的同時出現,對我來說有一股帶給我們驚喜和喜悅的力量。我把這股力量稱之為:詩意。」
在瑪格利特的世界裡,白天和黑夜可以同時唯美的存在;而寧靜的月亮也不會被一棵大樹遮蓋起來,反而會穿透層層樹葉,呈現在我們眼前。
當瑪格利特的經紀人第一次看到這幅《個人價值觀》時,他感到非常不安。於是瑪格利特便說了:「在我的這幅畫作中,那把梳子(和其他的物件)顯然失去了它們的『社會角色』,它們成為了一個奢華而無用的物品,並如同你所說的,讓觀者感到無助或甚至感到不舒服。嗯,這證明這幅畫起了作用。」
畫面中梳子、玻璃杯、化妝刷、火柴的比例變的異常的大,或說其實是房間變小了,物件們回到了它們的房間休息,畫面讓人感覺它們像是經過一天的工作後也很累了,各自攤在不同的角落休息,房間一片寂靜。就像每天下班、下課後,也可以卸下每天的「社會角色」,回到家休息的我們。房間的牆面看似一片寬廣的藍天白雲,創造了一個可以放鬆休息的天堂。
在另一幅瑪格利特透過日常物件,帶出超現實畫面的作品《紅色模特》中,我們看到一個說不上是一雙腳或是一雙鞋,是鞋穿腳或是腳穿鞋的畫面。這雙「鞋腳/腳鞋」從科幻的角度來看,讓人感覺像是一個將全身和鞋子前半部塗上了隱形液的人/怪獸;而從隱喻的角度來看,鞋和腳的關係也讓人 想起文明和野蠻(或原始)的關係,這是一雙怕髒的文明腳,還是一雙渴望突破皮鞋重新碰觸大自然的原始腳?或純粹是一雙前半部畫有腳的形象的時髦皮鞋?
瑪格利特就這樣,一次一次的創造出矛盾的可能性後,不加解釋,反而希望讓觀者來說說看,他們看到或想像到了什麼?
透過觀看一幅幅瑪格利特的畫作,總會讓人瞬間腦洞大開,相信這就是「想像」的力量!「想像」是一件快樂,但我們卻不太習慣的事,所以我大膽猜測,少了想像力搞不好,有可能,是其中一個讓我們的生活少了一點快樂的原因?想像力允許更多可能性、更多的解答、更多的包容,一個人有一個腦袋,那七十九億人應該至少會有七十九億種可能性吧?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可以和瑪格利特的畫作一樣,充滿各種可能性,就看我們的想像力可以去到多遠。
想看更多瑪格利特的畫作,可以瀏覽 www.renemagritte.org
(封面圖片來源:renemagrit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