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ght keeper title image
晚安專訪 INTERVIEWS, 音樂 MUSIC

專訪守夜人:從跟宇宙的「交易」再次出發,用音樂透視現代人的靈

守夜人 Night Keepers於11月發行第四張錄音室專輯《我以為宇宙跟我說好了》。其中以向宇宙許願、「下訂單」為主軸,探索人的內心、跟宇宙的關係等命題。乍看/聽之下,守夜人承繼過往被標籤的題材、曲風,實則他們試圖將「守夜」升華至「溝通宇宙」。他們在個人心靈、音樂世界、天球星體到萬事萬物間,構築一道或多道交錯的宇宙系統,並繼續成為其中療癒、淨化的力量。其中,有許多經歷、心思,甚至挑戰,都映射出這張作品之外守夜人的多重樣貌。


跟宇宙交易,從訂單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談及新專輯中推薦曲目,主唱稚翎選擇專輯同名的〈我以為宇宙跟我說好了〉。「下訂單」是一個有趣且生活化的概念,將許願比喻成跟宇宙的一種「交易」。其中對於許願應驗與否抱以平常心的態度,是守夜人最想傳達的。


團長兼主唱旭章特別提到,很多人習慣在低潮的時候向宇宙許願,渴求得到指引或答案。但這件事本身或許就不該如此強求。如果以專輯中「訂單」的譬喻,在低潮裡不斷向宇宙許願,大概就是一種「衝動購物」,以此來填補當下的空虛、焦慮。


「沒有願望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當宇宙沒有許諾如何事物時,我們或許該嘗試接受宇宙的自然法則,或是專注於自身所能掌控的。如專輯裡首尾呼應的〈宇宙跟我說好了〉中的歌詞所示:「我相信你會跟我說∕失敗沒關係∕因為你一定會慢慢地告訴我∕你在這」「我可以找回運氣你∕一定不會離去」。去掉了「我以為」所暗示的猜測、焦慮、不安,在沉穩的大提琴聲中漸漸變得自信、堅定。

〈言靈〉:眾聲呢喃 表達語言雙面刃的力量


〈言靈〉是另外一首團員們相當喜愛的歌曲。「像是念咒語一樣」,鼓手其偉直言〈言靈〉是他的心頭好。歌曲中雙主唱溫柔的吟唱,加上貫穿全曲的呢喃口白,守夜人全員獻聲,鑄造了他們過去音樂中少有的風景。


關於〈言靈〉的歌詞,旭章則提到《山海經》與電玩遊戲《陰陽師》的影響,讓他想寫「很妖怪」、跟靈有關的內容。「語言、文字的力量是雙面的。」他提到歌詞中的祝禱,其寓意言靈像是中性的「使者」——此處也巧妙地與他們的上一張專輯概念互文。如何正確地召喚、駕馭言靈,則成為現代人在網路、人際關係中的一門必修課。

人的本質與原始慾念——暗夜中偷冒出頭的靈

「靈」作為新專輯的關鍵詞之一,除了上述兩首歌外,也表現在專輯封面設計的跨界合作。如這次主視覺插畫由年僅7歲的新銳畫家陳睦格操刀。插畫中有幾個水母佔據中心位置,既以「內心的宇宙」為主題,也頗似幽暗的深海。其中的筆觸、色塊組成,確實打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這或許與旭章提到兒童未經社會化、不帶「雜質」的感受與視野有關。


「小孩子的視野其實帶有一點靈體」,他們所見與成年人不同。而在這張專輯中,守夜人正是希望以此純粹的視角,去觸碰人的本質、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原始的慾望與意念。

「人晚上會睡不著,就是在抑制自己的慾望和想法。」兜兜轉轉,我們又回到了「守夜」最初的意象。這也是守夜人作為團體、創作者最鮮明的形象。

守夜人想像的「夜晚」和「宇宙」

某方面而言,守夜人與晚安星球是很相似的——我們都很熟悉夜晚,也都在用各種方式嘗試與身處夜晚的人們產生共鳴。於是,我們對於團員們如何理解、想像「夜晚」和「宇宙」感到非常好奇。

「如果現在是白天,表示世界有另一半人正在夜晚中。」話不多的吉他手佳穎有此敏銳觀察。世界之大,晝夜對於身處不同位置的人而言是有差異的。佳穎也由此連結到對多重宇宙的想像中。「如果現在這個宇宙辜負你,你就去另一個宇宙。」就此而言,至少在想法、情緒上,每個人都有機會不受束縛,轉念到更適合自己的宇宙。

喜歡科幻、常常用YouTube科普影片打發時間的其偉則認為宇宙是沒有盡頭的。「(天文學、對宇宙的研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發現」,這對他在音樂上也有所啟發,即每天都要有新的吸收或一點點的積累。


稚翎自認從小就是個「需要被需要」的高敏感人。「只有夜晚才是最放鬆、最能專注的時候。」作為夜行人,稚翎在晚上的「產能」更勝人聲嘈雜的白天。而宇宙對他而言,則是遙不可及的。比起遙遠宇宙,更專注於自己、身邊的人,或許是高敏感的稚翎有效運用能量、免於精神消耗的法門。


而旭章的答案,則頗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意味。「一碗飯是一個宇宙、一個因果是一個宇宙……如果我想念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此刻全部的宇宙。」這樣的觀念,讓旭章得以轉念到自己可控的事物上,也更能接受某些變化的因所帶來的一系列果。


由此看來,守夜人四個團員對於「夜晚」和「宇宙」的想像不盡相同,但都描繪出了相當精彩的圖像。他們編織著各自星空的座標,也一起與無數不眠者的星球共振。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透過音樂和文字,像無數個部落串連起來」。

守夜人的失眠夜:捨不得睡而報復性娛樂?

醫不自醫,那撫慰失眠者的守夜人,在失眠或情緒低落時如何自處?從團員們的答案中,似乎也找不到什麼特效良方。旭章常常打電動;而報復性娛樂、刷手機、看影片,是其偉和稚翎都常用的應對方式。對於稚翎而言,失眠與其說是睡不著,更像是不想、捨不得睡:「不想要這天那麼快結束,所以捨不得睡。」

而團員們也透露,通常忙完類似演出等大事後,回到家更會報復性熬夜。這樣的心情似乎也是許多上班族所共有的,即使是守夜人也不例外。


擔心被定型?守夜人音樂宇宙的變與不變

夜晚、失眠、療癒系、淨化系樂團……守夜人成軍以來大部分時間,似乎都以這些標籤為人所知。從與他們的談話中,確實也能感受到他們溫柔、安定、療癒的力量。然而有時候,過於鮮明的印象也意味著容易被定型。

守夜人確實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儘管淨化、療癒身心確實是守夜人想做到或呈現給聽眾的,他們仍不希望被想像成單純做「失眠音樂」的「催眠系樂團」。

對此,守夜人也不斷嘗試突破。在新專輯中,除了糅合Indie Pop、Indie Folk、情緒搖滾等多種曲風外,旭章也表示在凸顯「演唱組合」的特質上下足功夫。如技法上齊唱、輪唱、重唱、合唱、對唱兼顧,以及前述所有團員共同參與聲音表演。曾兩度提名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的守夜人,自然也希望將其演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我們是踏踏實實的創作組合」,在新專輯中,守夜人也成功用上述技巧,描繪了宇宙裡窸窸窣窣、音訊嘈雜的樣貌。但他們面對的難題之一,是難以向大眾清楚論述不想被局限、定型的野心。

或許新專輯叫好叫座、得到獎項的肯定會有幫助?團員們對此沒有太大的得失心,只希望能好好專注開拓自己音樂的宇宙。如同佳穎、旭章在音樂路上向宇宙下的「訂單」,都不約而同期許自己持續有新的想法、創意,持續產出音樂作品,以此連結到更多同頻的人。

接受當下每個變動:重新出發,更坦然從容的守夜人

整體而言,在經歷將近十年的洗禮,守夜人似乎更沉穩,更懂得與自身、與每一個宇宙怡然共處的道理。回到新專輯本身,正如其偉所描述,其製作對守夜人而言是迄今「最成熟、最信手拈來的成果」。如錄音時常常是取每個當下的狀態、結果,一次就過。


「接受當下的每一個變動」,專輯誕生的過程,似乎也是守夜人2024年的一大功課。其偉憶起守夜人成軍將近十年來不同階段的挫折。經歷團員單飛、疫情打亂計畫,守夜人也在音樂路上歷經數次掙扎。特別是後者——在《使者》叫好叫座後,不幸因疫情而無法演出,使財政一度吃緊。

「疫情強迫大家停止所有事,我們就各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耍廢、消化一切。」直到疫情結束後發行《Retune》,團員們才再次集結,一起寫歌。其偉形容疫後的守夜人是「大病初癒」的病人,一直到這張專輯,團員之間也此重新出發的旅途中變得更有默契。


重新出發的守夜人,或將繼續擴展屬於他們的宇宙,探尋更多同頻共振的可能。

延伸閱讀
>>> 專訪蕎Chiao:探索獨立唱作人與樂團主唱身分間,那些從來沒有的事
>>> 【晚安異鄉人】SHIO郭修彧專訪:擁抱「不用想太多」的精神 才能開拓更多可能性

(封面圖片來源:守夜人;內文圖片來源:董昱新 拍攝)

✎ 專訪人物_ 守夜人
✎ 現場訪問_ 李烈寬 黎佩汐 鄭伃庭
✎ 採訪撰稿_ 李烈寬
✎ 圖文製作_ 黎佩汐
✎ 社群宣傳_ 鄭伃庭
✎ 靜態攝影_ 董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