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停刊的《東方日報》:記憶中紙媒的衰落與轉型的挑戰
根據《馬來郵報》(Malay Mail)引述消息,在全馬發行已18年之久的《東方日報》將於4月17日起停止刊行紙本,全面改為網路媒體。該消息也稱紙本停刊將帶來人事變動,預計將裁員至少60人。該報總編輯陳利良僅向媒體證實了4月停刊消息,但未進一步說明詳情。因此具體的人事變動、轉型重組計畫與規模等皆有待觀察。
《東方日報》大概是許多馬來西亞中文讀者記憶中獨樹一格的存在。一方面在於那標誌性的小開版(compact-size)。該報於2007年開始使用小開版印製,在《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等一眾全國性主流華文報刊格外顯眼。
另一方面,《東方日報》獨特之處,也在於它並非「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世華媒)旗下的主流華文報刊。該報於2003年由已故企業家拿督斯里劉會幹創辦,隸屬於啟德行集團(KTS Group)。而在2007、08年間轟動一時的報業併購之下,世華媒應聲而起,幾乎將所有馬國中文大報收入囊中,包含前述《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還有《光明日報》等。
一時間,中文大報中僅剩《東方日報》與之分庭抗禮。而近十年間,世華媒不斷被傳出受到中共「滲透」,旗下報刊的報導角度、內容、專欄社論觀點等也愈發明顯地傾向中共官方立場。一家獨大的馬國華文紙媒大有失守之勢,淪為何清漣《紅色滲透》中所稱中共海外統戰「三寶」。
《東方日報》也曾經(或許依舊?)被一些讀者視為最後的希望與良心。我們實在難以得知中共滲透之爪有沒有伸入《東方日報》(畢竟何書與許多針對馬國媒體被「紅色滲透」的討論中皆未曾點名《東方日報》)。但就筆者閱讀經驗而言,《東方日報》至少保留了一些優質的專欄社評,角度多元之餘,其中不少甚至在立場上是相左的。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在此時代中能做到這一點也實屬不易。
《東方日報》的停刊消息來得突然,但似乎也非意料之外。事實上,就中文報而言,人員縮編、內容減量從很多年前便已慢慢開始。以《東方日報》為例,去年5月開始,該報便宣佈降價精編,並改為一週發行五日(周一至周五)。
猶記得成長過程中,拿在手中的《星洲日報》、《南洋商報》等就陸續「變薄」了好多次。最明顯的大概是《南洋商報》,從幾年前開始便直接將所有分版縮成一整份,版位也刪減不少。而在報界工作30多年的父親更是常常提起各家報館的縮編、重組、部門裁撤。
「紙媒萎縮」似乎早就開始,並且仍在緩慢的進行中。這當然與大眾的閱讀習慣轉變有關。馬來西亞的紙媒發行量正逐年下降,中文報紙的影響力大不如前。網路媒體、社群平台漸漸成為現代人接觸新聞、吸收資訊的主要管道。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的轉型也勢在必行。
如今幾乎每一家主流紙媒都擁有自己的網路平台或電子報。但全盤轉戰網路,勢必有更多不同的考量。畢竟曾經以印刷媒體為主力,現在卻需要完全投入網路、社群領域,與已具規模的「原生」網媒競爭,技術、人力的編制與資源分配等都將不同於以往。而網路的種種現象與生態,也將在編採、社群經營、倫理等方面,為傳統新聞業帶來更大、更新的挑戰。
在熟悉的報紙觸感逐漸消逝之際,讓我們期待轉型後的《東方日報》,以及它帶給傳統紙媒從業者與消費者的啟示。
(封面來源:Pixabay/Michael Gaida)
仍在史學之門苦苦修煉的碩士生。大學時學阿語,進而對伊斯蘭產生興趣。
關注伊斯蘭相關的各種議題,同時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人文學科的價值。
也喜歡電影、足球,十多年的槍手迷(Go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