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ISSUES

「強暴玩笑」之後:@savetheschoolsmy為受害者發聲 未竟的性平革命

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強暴玩笑」是馬來西亞輿論的熱議話題:4月24日,女學生艾因(Ain Husniza Saiful Nizam)在社交媒體平台TikTok發布短影片,指在一堂體育與健康教育課(Pendidikan Jasmani dan Kesihatan, PJK)中討論到性騷擾、身體自主權等課題時,該課的男教師開了一個強姦的玩笑,說「如果要強暴某人,別強暴18歲以下的,強暴18歲以上的。」

根據艾因所述,課堂上男女學生對該玩笑的反應兩極:女學生們一片沉默,但男學生們哄堂大笑,似乎認為拿強暴開玩笑很有趣。艾因在影片中表現出對此事的驚訝,但受限於影片時長限制而未能進一步發表評論。


艾因發布的影片立即來了許多網民的批評。擔心返校遭到對付,艾因隔日即在父親的陪同下前往警局報案,亂開玩笑的男教師也被傳召錄口供。此外,更有同校男同學威脅要性侵艾因。因此在另一則短影片中,艾因提到了所有他所經受的反擊「正是抗爭需要繼續的理由」,並號召大家加入抗爭,對整個教育體制進行改革。

艾因的發聲得到許多迴響,他所呼籲的「#MakeSchoolASaferPlace」標籤在社交媒體上遍地開花,而此事件也激起了不少關於校園性暴力、性別歧視、平權議題的討論。

「強暴玩笑」儼然成為馬來西亞社會性別意識的照妖鏡:學生把強暴當有趣的玩笑,而揭露教師不當玩笑的學生受到批評、謾罵,甚至性侵威脅,某種程度上也凸顯了性別平權教育的不足,以及教育場域內對性別議題的漠視。

抗爭的擴散:@savetheschoolsmy、馬大新青年匿名揭露校園性暴力

而就在艾因發聲後數日,媒體工作者努拉依娜(Puteri Nuraaina)接過了抗爭的火炬,在Instagram上創立@savetheschoolsmy帳號。該帳號採用「#MakeSchoolASaferPlace」的標籤,旨在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曾經與現在正經歷校園性騷擾、性暴力與校園強暴文化的受害者發聲」。


該帳號透過Google表單收集校園性騷擾、性暴力受害者的匿名投稿,再製成簡單的圖文呈現。透過網路的力量,該平台讓抗爭的火苗迅速擴散。創立至今將近一個月,@savetheschoolsmy已發布超過300則匿名投稿,獲得3800多名粉絲追蹤。據稱,平台目前已收到超過800則的投稿,並將持續上傳這些故事。

這些故事當中,有發生於異性、同性同儕之間、發生於師生之間的,直接或簡介、有意或無意的、言語或肢體的歧視、騷擾、侵害。短短不到一個月內期湧進的大量匿名投稿,似乎也說明了校園內的性歧視、性騷擾、性侵害是多麼長久且普遍存在的現象。

無獨有偶,馬來西亞學運組織「馬大新青年」(UMANY)在5月中開始,也透過其臉書專頁上傳一系列匿名的性騷擾與性侵害故事。每一張圖都以關鍵詞呈現,簡潔有力,並指出故事中的「加害者」:有陌生人、公車檢票員、老師、同學、家人、親戚……甚至也有「來自首的」。


該系列徵稿活動取名「我們都是房思琪」,並祈願世上再無房思琪。而取自「38號樹洞」展覽中的一段話:「勇敢發聲如花生長般,強韌溫柔無所畏懼」也成為貫穿系列圖文的文案。目前系列已發布逾100則故事,馬大新青年也表示正處理超出預期的大量來函,並陸續發布。

馬大新青年在艾因發聲後繼之而起,響應號召並作出行動,擷取各方的策略與意象,創造出另一性受害者發聲的管道。

@savetheschoolsmy、馬大新青年與「38號樹洞」:敘事理性與非理性之間

前面提到不久前因「尾牙事件」而站上輿論風口浪尖的鄭家純在台北舉辦、為期近3週的實體展覽「38號樹洞」,展出了100多封匿名的性騷擾、性侵害故事信件。@savetheschoolsmy、馬大新青年與「38號樹洞」可謂異曲同工,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脈絡裡,噤聲的故事得到發聲的管道,相關的議題浮上檯面,迫使整個社會去面對、討論它。


猶記得在「尾牙事件」的爭論中,性騷擾、性侵害的證詞總是被質疑是一面之詞、「作文比賽」,被不少人嗤之以鼻。與此爭論相關的,還包括性騷擾、性侵害案件在法律上的構成要件、舉證困難等問題。持此觀點者,想必也會嫌@savetheschoolsmy或馬大新青年所分享的故事自說自話,不夠「科學」、「可信度」不足,甚至懷疑其杜撰成分。

而性騷擾、性侵害案件往往更關乎感受、情緒:受害者的羞恥感、對檢討受害者聲音的恐懼、害怕遭遇重演等。而感受與情緒難以量化、觀測與預估,因此我們往往容易忽視他們、或認為他們「不可靠」。

(圖片來源:PixabayGerd Altmann


然而無法否認的是,感受與情緒是真實存在的。因此,重要的是,在我們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法前,我們必須讓感受與情緒的、「不理性科學」的敘事有存在的空間,去意識並認可其存在,以致不被忽視與遺忘。

就此,確如「38號樹洞」的策展理念所言,這些敘事、證詞在「寫下台灣Metoo的歷史」的意義上,是具有史料意義的。所謂史料,並非指其代表的就是事實全貌,或是完全可靠(infallible)的,而是在我們評估事實、作出判斷時,必須對其加以考慮,或至少很難避免考慮之。這些「非理性」的敘事對於建構整個社會性別不平等現象、性少數或性弱勢群體受害、受歧視的歷史而言,無疑是有正面意義的。「38號樹洞」如是,@savetheschoolsmy、馬大新青年亦然。

事件至今一個月下來,我們當然有理由因為艾因的發聲、努拉依娜與馬大新青年的行動以及網路上對「#MakeSchoolASaferPlace」的聲援,而對馬來西亞性別平權的前景感到樂觀。但在整體性別意識與對整個性騷擾、強暴文化的了解有所提升之前,我們都不能鬆懈。

(封面來源:PixabayHier und jetzt endet leider meine Reise auf Pixabay aber

延伸閱讀:
>>> 「Test過先」、「頂人事件」:楊寶貝性騷擾指控背後的性別意識問題
>>> 【38號樹洞】的故事:讓傷痛被承認,鄭家純的勇敢成為受害者的堅強後盾
>>> 關於「身體羞辱」(Body-shaming):別讓身體成為你在性愛中自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