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貝 林尚進 頂人事件
議題 ISSUES

「Test過先」、「頂人事件」:楊寶貝性騷擾指控背後的性別意識問題

前情提要:「楊寶貝事件」

「楊寶貝事件」在整個4月間成為馬來西亞最受矚目的八卦新聞。從企圖跳樓自殺、到後來被爆出沉迷賭博而欠下巨額債務,為還賭債而涉及網路買賣詐騙、偷手機、偷身份證(IC)借高利貸……其歷時之久、充滿戲劇性,連國內報章都連載上百篇報導,吸引許多馬來西亞網民「吃瓜」。而楊寶貝本人的聲譽也跌至谷底,網紅事業受到重挫,更需為其所作所為面對刑事責任。

時間來到5月,「6人幫」影片的發布將情節推向高峰,也為整個事件提供了一個看上去完整、且有大量楊寶貝與「共犯」之對話截圖為據的敘述。不久,「共犯」發布道歉影片,網路風向底定,此後的楊寶貝就在復出直播賺錢與陸續的道歉文、懺悔文中循環往復。

楊寶貝指控林尚進性騷擾

(圖片來源:Facebook / YBB 楊虹玲


直到大約5月中,楊寶貝突然在其Instagram限時動態中披露「6人幫」中的林尚進曾多次對他提出約炮請求,甚至有強抱、用性器官頂肢體上的騷擾。同時,楊寶貝也大爆林尚進與另一名網紅的性事,指其私底下如何在言語上輕浮、不尊重女性。

後來,兩人更是在臉書直播上正面對峙。楊寶貝要求林尚進對其性騷擾行為道歉,但後者予以迴避。5月28日與29日,楊寶貝相繼在YouTube上傳影片,說明性騷擾事件始末,並公開與有關人物的語音對話、限時動態截圖等以支持其說法。

性騷擾成為這場「網紅之戰」的新戰場,且從其影片看來一切並非空穴來風,不可謂不震撼。而在本文截稿時,林尚進也尚未針對性騷擾的指控正面回覆。

值得玩味的是,儘管林尚進未對性騷擾指控正面回覆,在楊寶貝第二支影片發布當晚,林尚進卻在與另三位網紅的直播中發表了他對影片的意見。他不斷強調楊寶貝的報復動機,意圖「拉他下水」、醜化其行為、人格。而被指與林尚進有炮友關係的網紅Gatita也在直播中不斷強調無論他們二人之間有何關係,皆容不得外界置喙。

總之,比起被輕輕帶過的性騷擾指控,整個直播似乎更關注林尚進與Gatita的「性事」,不可謂不吊詭:你們之間怎麼玩、怎麼做,當然不是問題,問題是性騷擾指控。

(圖片來源:Facebook / Lim Shang Jin 林尚进


網民風向:以性騷擾指控報復、轉移注意力

而觀諸網民對此性騷擾風波的評論,楊寶貝可謂是「逆風而行」。這當然與其先前的種種行為與負面形象有關。大部分的評論指楊寶貝意圖以性騷擾指控來轉移大眾的注意力,讓大家忘記濫賭、詐騙、偷竊等事,或視其為報復行為,報復林等「六人幫」揭露其醜事。

不少人也將楊寶貝疑似被性騷擾與其先前的作為混為一談,甚至有惡劣網民更留言指出楊寶貝濫賭、詐騙,就是「欠被強姦」。當然,像後者般的極端言論乃極少數。但整體看下來,大部分網民仍執著於濫賭、詐騙、偷竊等行為,並以此否定、或至少輕忽了楊可能被性騷擾之嚴重性。關注性騷擾、或要求林面對指控、正面回覆的留言也是少數。

再一次,性騷擾案件背後的「客觀事實」與「證據」

不少人也針對影片所示的「事實」與「證據」提出質疑。同樣的,基於楊寶貝先前事件中的表現導致其信譽不佳,網民對其敘述有所保留也是情理中事。對此,筆者無意、也無法去判斷客觀事實為何。在此,不妨重提性騷擾案件當中總是引發爭議的所謂「證據」與事實的問題。

性騷擾案件的舉證本來就很困難。在多數情況下根本不存在證據,也很難有目擊者,或是發生在很細微、瞬間的互動中。受害者也常常基於善意的推定,並未第一時間意識到被騷擾,或下意識拒絕將對方的行為視為性騷擾。以臺灣為例,這也是為什麼法律實務上的性騷擾案件非常重視受害者的陳述。

而性騷擾也是與情緒、感受高度相關的。受害者可能基於與加害人之間的情感、權力關係、本身的羞恥感、對檢討受害者聲音的恐懼、害怕遭遇重演等多種原因而未能及時發聲。因此,很難以絕對理性的「應然」去理解、甚至推導出受害者在事發後「實然」的反應。這些當然又與社會觀感、所處的文化結構息息相關。

可見在性騷擾的案件中,「不可知」所涉及的層面更廣。那麼反過來問:如果我們對楊寶貝版本的故事充滿不信任,或質疑任何人掌握事實全貌之可能,那又憑什麼對楊揭發性騷擾背後的「動機」如此的斬釘截鐵,而認定她就是要報復、轉移焦點?

較不重要、可輕輕放下的性騷擾?

這是讓人感到遺憾的。畢竟在許多網民眼中,性騷擾的嚴重性似乎不若賭博、詐騙、偷竊行為。比起後面那些「滔天之罪」,性騷擾好像「比較」可以被輕輕放下,或是當作花邊、談資,以八卦的心態視之。

若濫賭、詐騙等事確實情節嚴重、需要向公眾交代,那性騷擾又何嘗不是?若我們要求「網紅」樹立良好行為榜樣、時時警惕自己的影響力,那不知性別之間的平等、互相尊重有沒有在我們所期望的範圍內?還是說性騷擾在其他「重大錯誤」之前,就是如此微不足道?

當然,這些並不表示楊寶貝此前的行為就可以因此而一筆勾銷,或其受損形象就可以因此被逆轉——就如楊寶貝的犯罪行為也絕不能抵消其(可能)作為性騷擾受害者,去伸張自己的正義。

網紅與網民的「性別盲」、性別意識問題

因此,再次強調,筆者關注的是事件本身與圍繞事件的輿論所反映出的性別意識的問題——這絕對是一個可以以性別意識的角度切入的事件。除了前面已闡述過的輿論態度方面,像是楊寶貝影片中公開的語音對話,也揭露了林尚進與秋雯分手後仍上門「抱抱求復合」、或是屢次向周圍女性提出約炮請求等等行為如何為其身邊女性造成困擾。

而林尚進在四人直播中針對分手後到前女友家中一事的解釋,任其如何措辭謹慎,如何描述成那是與前任尋求復合的無害舉動,卻無法正面回應其行為已實質上騷擾到對方。這些都反映了林尚進或其支持者的「性別盲」(Gender-blind)的心態,即忽略性別在人際互動中的重要性、視男性經驗為常規,或漠視性別權力不平等。

因此,這次楊寶貝對林尚進的性騷擾指控,背後當然有對性別意識相關議題的探討空間。可惜從目前的輿論看來,這些似乎都未得到重視。前些時日艾因(Ain Husniza)、「#MakeSchoolASaferPlace」標籤、匿名性騷擾故事投稿平台等共同接力點起的星星之火,離燎原之勢終究還有很長的距離。

儘管筆者並不認同楊寶貝的許多言論、行為,但他在影片中提到她是性騷擾的受害者,筆者在某種程度上是認同的。而若確有此事,林尚進也應該道歉,或至少在現階段事實尚未釐清前,應該嚴肅面對性騷擾指控、正面回覆,而不是用忽略、粉飾、扯報復心態等來打模糊仗,甚至悄無聲息地等待全身而退。

(圖片來源:Facebook / YBB 楊虹玲

(封面來源:Facebook / YBB 楊虹玲Lim Shang Jin 林尚进


延伸閱讀:
>>> 「強暴玩笑」之後:@savetheschoolsmy為受害者發聲 未竟的性平革命
>>> 被價格標籤遮蓋的私生活:「采子事件」背後的藝人私領域、商品化問題
>>> 【38號樹洞】的故事:讓傷痛被承認,鄭家純的勇敢成為受害者的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