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ISSUES

原教旨主義、美蘇冷戰與當代地緣政治:塔利班的前世今生

近年來,隨著伊斯蘭國(ISIS)崛起、斷斷續續的以巴衝突與孤狼式恐怖攻擊在媒體上此起彼落,曾經備受矚目的「塔利班」似乎已慢慢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在眾所關注的「伊斯蘭熱門議題」中退居二線。

但在最近,隨著以美軍為首的北約駐軍逐步撤離,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勢力開始「反攻」。北約撤軍計畫是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與塔利班達成的協議內容。根據協議,塔利班與阿富汗政府也將在完全撤軍的基礎上展開和談。

但近幾週以來,塔利班在北部諸省進展神速,奪下了與土庫曼、伊朗等鄰國接壤的大部分地區,近日更宣稱已控制全國85%的領土;另一邊廂,阿富汗政府軍節節敗退,許多居民出逃,甚至有上千名政府軍套入鄰國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境內。

塔利班4月至今的擴張形勢(影片來源:FDD’s Long War Journal


儘管政府表示將計劃在北方省份進行反擊,但目前的形勢看來,失去北約協助後的政府軍戰力令人存疑。而如此對抗的態勢,也讓塔利班與政府軍和談的前景蒙上陰影。

在局勢極有可能進一步激化之際,「塔利班」一詞也再度成為焦點。

塔利班是誰?從何而來?:戰火中崛起的「神學士」

「塔利班」(طالبان)在普什圖語(Pashto language)中有「學生」之意,指的是受伊斯蘭經學院(madrasah)教育的學生,因此塔利班組織在一些中文媒體中也被譯為「神學士」。其由穆拉‧歐瑪(Mullā Muḥammad ‘Umar)於90年代中創立。初期成員以曾在巴基斯坦經學院就學的阿富汗學生為主,故得其名。

塔利班的起源故事可以從19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蘇聯—阿富汗戰爭說起。當時阿富汗本土的聖戰組織在多國的協助支援下,與蘇軍、政府軍進行遊擊對抗。其中,在冷戰中與蘇聯對抗的美國在80年代所資助的訓練營,後來更發展成為眾所皆知的「蓋達組織」(al-Qaeda)。

這也是為什麼至今仍有種流行的說法認為中東的恐怖主義皆是美國所一手造成。而接下來我們也將看到,美蘇兩強在阿富汗的對抗,對於形塑持續至今的局勢有著不小的影響。

1989年,蘇軍完全撤出阿富汗,其所扶植的共產主義政府也在不久後的1992年倒台。原先在對抗蘇聯戰爭中崛起的派系、軍閥也各據山頭,使阿富汗陷入內戰。

蘇軍於1987年開始逐步撤出阿富汗(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塔利班便是在1990年代中期的亂局中崛起。其於穆拉‧歐瑪家鄉坎達哈(Kandahar)成立之初,便以反腐、對抗外來霸權等號召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並迅速席捲南方省份。

1996年,塔利班控制了首都喀布爾(Kabul),建立了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即眾所熟悉的「塔利班政權」。穆拉‧歐瑪本人也自封為「眾信士之領袖」(Amīr al-mu’minīn)——此為伊斯蘭歷史上常見的哈里發、蘇丹之稱號。

塔利班政權一直維持到2001年阿富汗戰爭初期。「九一一」事件後,與蓋達組織關係密切的塔利班成為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極欲打擊的對象。美國聯合北約盟國與阿富汗眾多軍事組織組成的「北方聯盟」對塔利班發起攻擊,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協助建立今日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後來的歷史大家也較熟悉:塔利班退居山區展開游擊戰自殺式炸彈攻擊;政府軍則在北約駐軍的協助下疲於奔命,進入長期對抗中。

(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作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塔利班

塔利班往往被認為是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Islamic fundamentalism)組織,但原教旨主義實則是相當籠統的說法。

較準確而言,塔利班屬於遜尼伊斯蘭,其中深受沙烏地瓦哈比派(Wahhabism)的影響,而推行嚴格而全面的伊斯蘭法(Shari’a law)。其所推行的伊斯蘭法又結合了普什圖傳統價值觀(Pashtunwali)中的道德觀與社會、法律制度,具有推崇父系部族主義、強調酋長權威性的色彩。

此外,塔利班主張發動武裝的「吉哈德」(the lesser Jihad)以清除所有西方帝國主義的影響,恢復純淨的伊斯蘭,並訴求在全阿富汗實行完整的伊斯蘭法,使之成為「真正的伊斯蘭國」——這也是造成他們與較「世俗」、西化的阿富汗政府之間齟齬的主要原因。

儘管塔利班至今仍在許多地區獲得廣泛支持,但其意識形態與治理方式一直以來都引起不少爭議。除了眾所皆知在2001年炸毀巴米揚大佛外,塔利班嚴厲打壓宗教少數群體、限制女性人身自由、禁止女性受教育與工作、實行嚴厲伊斯蘭法、禁止音樂、舞蹈、公開處決犯人等,都使其廣受批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HWuj0SWs84

而近年來,塔利班也嘗試回應這些批評,指其已進行多項改革。如在女性受教育權方面,允許學齡女童進入經學校學習宗教知識、廣設女性專屬經學校等,但這些「改革」顯然不足以讓政府與外界滿意。

此外,塔利班亦積極拓展外交關係,並尋求與阿富汗政府和談,達成永久停火,如前述去年達成的一系列協議,促成了北約聯軍的全面撤離計畫。但意識形態、國家重建遠景上難以妥協的衝突,加上近日升溫的情勢,使塔利班與政府軍之間的和解似乎仍難見突破。

(封面來源: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
>>> 【晚安書】《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撥開「聖戰」迷霧 看歷史中的吉哈德
>>> 【晚安書】《先知之後》:社群分裂的故事 伊斯蘭教派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