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首圖_原教旨主義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原教旨主義 = 恐怖分子?淺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定義與局限

談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Islamic fundamentalism,有者亦稱「基本教義派」)總是輿論的焦點之一。

如阿富汗塔利班(Taliban)於2021年8月開始重掌阿富汗政權,當時網路上不少論者、意見領袖針對塔利班實行嚴格伊斯蘭法(Shariah law)、限制女性身體權、受教權的舉措大加批評,指其與進步人權倒行逆施。或是更早以前,從2001年「911」事件,到後來的伊斯蘭國(IS)等恐怖攻擊事件、恐怖組織出現,輿論總是將其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連結起來。由此,「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與一系列針對伊斯蘭的負面意涵劃上等號,人們也往往據此推導出拒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極端主義的論述,將其打為全人類的公敵。

但是,「原教旨主義」究竟所指為何?該詞語本身的意義、產生的脈絡為何?其能精準地掌握包含塔利班在內的各種「極端組織」的行動理念,還是只是一個語義含混、概念不清的詞?

何謂「原教旨主義」?

「原教旨主義」其泛指一切「回到根本」的宗教詮釋與實踐方式。與「異端」(heresy)一樣,其是來自基督教傳統的詞,最初指的是一種完全遵循聖經、認為聖經內容不容質疑的態度。移植到伊斯蘭傳統中,即是遵從《古蘭經》、聖訓(hadith),以及先知穆罕默德時代的生活等為典範。

但問題在於,「原教旨主義」用於伊斯蘭幾乎可以無所不包。著名伊斯蘭研究學者John Esposito在其著作The Islamic Threat: Myth or Reality? 中開篇就提到,「原教旨」幾乎可以包含所有穆斯林的生活內容。而被Edward Said大肆批評的東方學者Bernard Lewis也持類似觀點,指原則上所有穆斯林都可以是原教旨主義者,因為他們生活的一切都以《古蘭經》為指引。

因此,西方伊斯蘭學術圈並未廣泛使用、接受這個語義含混的移植術語,嚴謹的研究往往更傾向於使用其他脈絡、意涵更清楚的詞彙,或直接指明某個組織、國家、思想背後的聯繫。

而如果更深入的看,「原教旨主義」底下幾乎包含了各種各樣對於伊斯蘭的詮釋與實踐方式。因此,我們看到1979年革命建立的、以十二伊瑪目什葉宗(Twelver Shia)為官方教條的伊朗被冠以原教旨主義之名;而伊斯蘭國(ISIS)、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乃至近日的塔利班等組織也都被稱為原教旨主義者。

圖中坐者:領導1979年伊朗革命的精神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
(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一些媒體試圖描繪出更具體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輪廓,如採用保守的觀點詮釋《古蘭經》、字面解讀《古蘭經》經文、推行嚴格遵照《古蘭經》的伊斯蘭法等。然而,這些敘述往往形同虛設。其原因在於這實際上涵蓋了十九、二十世紀以降,許多伊斯蘭現代主義、泛伊斯蘭主義(Pan-Islamism)等思潮下的穆斯林學者、思想家處理經典文本的態度與方法。

19、20世紀以降的「原教旨主義」與「薩拉菲主義」

活躍於19、20世紀間的穆斯林思想家,如Muhammad Abduh、al-Afghani、Rashid al-Rida、著名的伊斯蘭女性主義理論家Fatima Mernissi,甚至更後期的Amina Wadud等,他們嘗試都跳過遜尼經典詮釋傳統,直接面對《古蘭經》與聖訓等經典文本,從這些經典的文字中產出順應時代的教義解釋並加以實踐。而這正正是一種伊斯蘭「原教旨」的精神。

Fatima Mernissi (圖片來源:Praemium Erasmianum Foundation,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另外,同樣被常用 ∕ 濫用的,還包括「薩拉菲主義」(Salafism)一詞。「薩拉菲主義」認為從先知穆罕默德開始以降的三代是黃金時期,當時的生活方式、道德觀、社會管理模式等都被視為典範,甚至權威。其被包含在「原教旨主義」的大傘底下,意味著直接投入對聖訓文本與傳統的批評,並不同程度地應用聖訓作為政治、社會運作,乃至日常生活的指引。

以聖訓研究見長的學者Jonathan Brown認為,在19、20世紀日漸顯著的西方現代化衝擊下,穆斯林學者對聖訓的態度可分為獨尊《古蘭經》、現代化薩拉菲、傳統薩拉菲與新的遜尼傳統(Late Sunni Traditionalist)四種類別。

然而,與「原教旨主義」一樣,今日論及薩拉菲主義,很多時候甚至已經不存在Brown所區別出的「現代派」與「傳統派」之差異,或是更細緻的區域流派之別,而變為一種簡化的標籤。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前述的改革派學者Muhammad Abduh和Rashid Rida,與伊斯蘭國、沙烏地奉行的瓦哈比主義(Wahhabism)以及塔利班,都同被歸為薩拉菲主義者。

位於開羅、具有悠久歷史的遜尼伊斯蘭學術重鎮艾資哈爾清真寺(al-Azhar mosque)
(圖片來源:Pixabay / lapping


「原教旨主義」的陷阱?

因此,無論是「原教旨」還是「薩拉菲」,其實都容易讓人落入以偏概全的陷阱中。「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無法告訴你各個組織、流派之間有何不同,也無法讓你知道某個組織實際上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精神與方法,可以孕育出崇尚現代科學精神的改革思想、突破父權枷鎖的伊斯蘭女性主義(Islamic feminism),也可以催生出塔利班這種所謂「野蠻」、「保守」、「開文明倒車」的政治理念與組織。相似的精神與方法結出不同的果實,這背後還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反殖鬥爭、地緣政治、族群問題、社會經濟結構……不是一句話全推給伊斯蘭極端主義、原教旨主義就了事的。

而現在的問題是,好像把範圍縮小了、目標框定了,修辭美化了,對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輿論戰就取得了道德合法性——因為這不再是針對整個「伊斯蘭」,而僅是伊斯蘭中的「壞份子」,也不會因「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而落人口實。

塔利班所使用的的白色 「清真言」(Shahada)旗幟(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但是,我們的「敵人」真的明確了嗎?當我們所稱要對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時,我們真的清楚要批判、拒斥、打擊的是誰嗎?還是當我們深入下去時,會發現許多致力於世俗教育的、為女性主義奮鬥的、主張宗教自由文化交流的個體、組織,其實也採用著相同的策略進行各自的「Jihad」,而感到無比困惑?換言之,針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輿論、宣傳戰,是否真的能落實「精準打擊」?抑或仍是東方主義式的偏見,只不過換了一個新的外衣?

所以,當我們希望準確地理解、談論當代伊斯蘭的各種議題時,我們仍需先擺脫似是而非的論調與模糊不清的觀念,將問題置於正確的脈絡中。

(封面來源:Pexels / Piotr Arnoldes

延伸閱讀
>>> 《古蘭經》之外鮮為人知的伊斯蘭經典文本:淺談聖訓的歷史
>>> 古蘭經能不能被翻譯?淺談古蘭經的歷史與翻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