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異鄉人】Kido李多吉專訪:同一片天空底下遇見對美的不同理解
音樂策展人、專輯製作人、詞曲創作人、唱片公司與設計公司創意總監、舞蹈老師……Kido李多吉的多重身份為我們所驚訝——用現在時髦的詞彙來形容,就是「斜槓」。
從2007年參加第二屆馬來西亞《絕對Superstar》初入音樂圈至今的十多年「斜槓人生」裡,他在相對貧瘠的土壤種下「天空音樂節」的土壤、手把手嘗試為馬來西亞的文創產業帶來質變,也企圖透過不同媒介的創作傳遞有關故鄉、議題的訊息。
透過這次的專訪,我們得以跟隨Kido勇於挑戰、嘗試的腳步,探索他眼中那片多姿多彩的天空。
《旅人》專輯製作
追尋Kido步伐的其中一條線索,來自他為Wee陳漢偉製作的專輯《旅人》。無論曲風轉換、樂器編制、甚至樂手選擇等細節,《旅人》都像是熔爐般豐富而大氣,給聽者一種踏上流浪之旅的感動。談及專輯製作的理念,Kido提到了文化交流帶來的養分:
「我們常年會去參加很多音樂節……它變成一種養分。我覺得馬來西亞是一個文化的交界區,在這個交界區的時候,我們可以怎樣把所有的文化連結在一起,再從一個旅人的角度,把我去過的土地給我的養分,讓它們交匯在這邊,然後再作輸出。」
印尼的音樂節、香港、美國的樂人、非洲、西亞的傳統樂器……Kido汲取音樂的養分不拘泥於風格、文化的界限,博採眾長煉出《旅人》。儘管此專輯獲得了2017年新加坡Freshmusic Awards年度十大專輯、2018年馬來西亞娛協獎「最佳獨立原創專輯獎」的肯定,Kido卻並未沉浸在「當年勇」中太久。
「現在看起來,我覺得更加像是年輕愛表現、很張揚,擔心別人聽不見自己,所以非常迫切把太多不屬於自己的緣分招攬,然後放到那個專輯裡面去……但是以現在的狀態而言,我覺得那不會是我想做的音樂。」他以現今所處的位置回看《旅人》時說道,「我覺得做一張專輯更多時候是在認識自己跟認識製作這件事情。」
對Kido而言,《旅人》在製作的層面上代表的是特定階段的他。重要的是出發與再出發,從自己所在的位置,認清自己的方向,像個無拘無束的旅人般不斷前進。
從無到有的天空音樂節
2018年由耳福音樂首次舉辦的天空音樂節是許多人認識Kido的源頭,也是Kido最引以為傲的心血。這從他談及天空音樂節時的眼神、語氣便可知一二。他和我們聊了很多:從最一開始的發想、初期籌劃、地點安排、執行細節、行政流程,再到音樂節當下呈現的效果、參與者的迴響等等。
從無到有的過程是格外辛苦的。「籌辦天空音樂節好像每步都很難,沒有不難的地方……沒有太多範例可以借鑑的時候,你要做多方面思考,真的真的要很謹慎。」Kido回憶到第一屆籌辦的過程,一開始只有7人的小團隊,卻要包辦所有層面,不管是音樂上的、行政上的、決策上的、執行上的……都要親力親為。比如要與政府單位、贊助商周旋,光企劃書就要準備三種語言。
Kido還舉了一個事前準備過程中頗為生動的例子:「我們(第一屆天空音樂節)在金馬侖辦。我住巴生,巴生到金馬侖的車程是三個小時半,所以來回是七個小時……場勘我去了20次, 就一百四十個小時耗費在車程上面。很多企劃書是我一面在開車,旁邊的助理……我一邊講企劃要怎麼寫,他就記錄。企劃都是這樣從那個階段完成的。」
作為聽者,這些過程的繁瑣與辛苦是難以體會的,也讓我們更佩服Kido的信念與行動力。同時,這些外人無法體會的辛苦也是作為籌辦人的Kido眼中的可貴之處:「把這些東西具象化的過程更精彩,因為這都是大家看不見的」。
塞翁失馬:天有不測風雲
2020年全球武漢肺炎疫情大爆發,也為天空音樂節這個新生兒帶來極大的考驗。2020年耳福音樂被迫捨棄實體活動,改為線上的「天有不測風雲」。問及過程中有何取捨或意外收穫,Kido只為如期舉行而知足:「從線下到線上,我不敢奢望再說什麼取捨,能辦得成就很了不起了。」
線上音樂會的經驗也讓他看到台灣樂人的謹慎、專業態度。Kido談到了與「天有不測風雲」合作的台灣樂人們的高度配合:
「我覺得和台灣這邊的樂人、樂團一直合作的原因就是我覺得(他們的)態度非常好、準備非常足,他們在production上也常常有一定的認知,在這一塊輸出的時候非常謹慎。」
這種專業分工與「慎重感」也是Kido從中汲取、並試圖灌溉於馬來西亞音樂土壤的養分。
天空音樂節的成果有目共睹,除了為馬來西亞聽眾帶來許多華語音樂圈頂尖的表演者外,更可貴的是它塑造了一個品牌,以及音樂節作為一種文化模式更多的可能性。經歷三年的洗禮與沉澱,天空音樂節如今已成為馬來西亞華語音樂圈的一個重要符號。
作為動詞的「網紅」:談音樂消費、網紅化現象
身處流量主宰一切的時代, Kido卻全心全意,用時間、精神一步一腳印耕耘、經營他所相信的品味與信念,而不受流量驅使。這不禁讓我們好奇他如何看待他所處的環境。對此,Kido保持相當開放的態度,並樂於與這個全球性的網紅現象共存。
儘管網紅現象往往被視為「速食化」內容,也因為種種衍生的亂象而為人所詬病。但對他而言,這就是市場需求,無可厚非。
「我從來沒有覺得哪一個平台就顯得特別了不起。很多人說我們做天空音樂節好偉大好棒,我從來沒有這樣覺得,因為到最後我們只是其中一個選擇……千萬不要誤會自己特別高尚還是什麼的。」
Kido對「網紅」一詞的看法也頗有去本質化的洞見。在他的觀念裡,比起負面的標籤,網紅更像是一種行動的媒介。「網紅可以被定義的方式已經有很多了,」「網紅對我來講是中性詞,只是說你想藉由網紅這個角色去做些什麼事情、跟社會怎麼連接。」
「包括天空(音樂節),我們也是用Instagram跟Facebook在跟樂迷接軌……也有很多網紅來天空音樂節打卡,我從來不抗拒這件事情。」
在Kido眼裡附著於「行動」的網紅,與「天空」一樣,是具有更豐富生命力與更多可能性的開放空間。
音樂之外與之上:Kido的議題關懷、斜槓人生
Kido開放、包羅萬象的天空之下,也包含了他對社會議題的關懷。Kido對性別光譜、性向等議題侃侃而談,顯示出他對這些議題的關注與多元、開放的認知。
而他也不懼於將這些反思指向孕育他的土地,指出在馬來西亞有許多議題應該更廣泛地被討論,但受限於政治、社會價值觀影響或缺乏意識等因素而缺乏對話。對他而言,噤聲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帶來傷害。
「我們會用多數人的角度去綁架被邊緣化的人、用自己的道德去批判他們……我覺得這個時候討論的層面廣泛一些,我們看待事情就不會再那麼的極端。」
若有關注Kido的臉書、IG等社交媒體,都能發現他敢於對同志議題發聲。同樣的,比起「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之類的宣稱,Kido也更傾向於視音樂為關注議題、表達社會關懷的媒介。「如果真的不能明眼地討論,我也要偷渡到我的音樂節或我的文化內部,讓大家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顯然他期望他所耕耘的一切,其意義是超越音樂的。
訪談過程中,Kido處處展現對我們影片製作方面的體貼,甚至不吝於給予我們意見。這樣說或許有點「超譯」,但這些細節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他在影像製作上的經驗,似乎連結到他斜槓、跨越多個領域的歷程。如前所述,Kido具有多重身份、跨足不同領域,而在這些領域中卻又能貫之以其獨特品味與理念。
在談到斜槓時,他特別提起了眼福設計的一個案子帶給他的啟發。該案的客戶是馬來西亞的一家生命禮儀公司「一圓」。當時眼福設計為該公司設計品牌商標與視覺。談到設計理念時,Kido提及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給他的靈感:
「一圓的logo的『一』是一張床……我要謝謝艾怡良,艾怡良(在《Forever Young》裡)說人是『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所以人離開世界的時候是躺著的。生命從一到零,圓的外面是一個零;圓的裡面是兩個人在擁抱對方:我想用我身體的溫度擁抱你,替你做最後一次的告別,一場圓滿生命的告別。」
與不同廠商、客戶的合作開拓了Kido的視野,讓他吸取了不同行業的思考方式與角度,讓他的人生得到了不一樣的啟發。「這也是我覺得跨界對我帶來最好、讓我感覺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結語
「天空海納百川、變幻莫測:陰天、晴天、夕陽、日出、日落、雨天,都是一種美的景象。」
誠如他談到天空音樂節命名時所云,天空似乎成為他人生的一種隱喻:廣袤的、看似同質的介質底下,包含了整個世界存在的混沌、多元。這種核心貫穿了通才、雜學的斜槓人生,從專輯製作、音樂策展、跨界其他行業,到他的世界觀、人生態度以及對議題的關懷,都可以看到天空的意象。
而Kido也正不斷努力使這片天空變得更精彩,讓我們看見天空底下對美的不同理解。
(平面攝影:阿寶 董昱新)
仍在史學之門苦苦修煉的碩士生。大學時學阿語,進而對伊斯蘭產生興趣。
關注伊斯蘭相關的各種議題,同時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人文學科的價值。
也喜歡電影、足球,十多年的槍手迷(Go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