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獨處」這件事:孤獨是人生的常態,不需要逼自己外向
大學考之後,我一直都在人海裡漂。遇上過節的日子,我也會覺得那月亮像是長了牙,把我這個異鄉人咬得發疼。
我也曾渴望過有一群人能夠一起玩,也曾想過要融入某個集體之中,也曾因為恐懼孤獨而渴望與人為伴。但是,每當我試著合群一次,我對孤獨的好感就會上漲一分。
有時候是,我想去自習,別人想去打遊戲;我想去跑步,別人想去逛街;我想週末去看個展,別人想週末看個劇。
有時候是,別人談的話題,我絲毫不感興趣;別人猛誇的明星,我根本就不認識;別人吐槽的某某,我竟然非常喜歡。
還有的時候是,我講得情真意切,對方卻表現得相當敷衍;我不吐不快,對方卻視若無睹。
這種感覺就像是,我掏心掏肺地跟你講我身上每個紋身的故事,它們分別代表了逝去的愛情、漸行漸遠的友情、無處安放的青春、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你開口的第一句是:「那你是不是不能考公務員了呀!」
久而久之,我習慣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自習、一個人過生日、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旅行……
不管是主動在週末枯坐於電腦前打字,還是被迫對著十幾萬字的稿子逐字逐句地推敲,當我一個人在異鄉經歷了無數個孤獨的日子,然後還能積極生活,努力工作,認真地去愛或者恨,不惹人不快,不求人施捨好感,不祈禱誰突然回心轉意,不盼著事業突然就平步青雲,我就越發確定:孤獨沒什麼好怕的。
遇到了麻煩的事,我就陪自己閒談許久,很溫柔地勸自己認清現實,很真誠地勸自己放下成見。
我不再急於跟誰解釋我的孤獨,也不想試圖說服誰,我的心態變得異常「強悍」:你信我也行,不信拉倒;你喜歡我也行,不喜歡就隨你的便。
我不用再照顧誰的情緒,也不必擔心被人猜忌,就像臨街的小店終於關了門,熄了燈,不用再歡迎誰的光臨,也不會再有人亂按門鈴。
我一個人吃飯也可以很詩意,就像是空出一個座位,舉杯邀請了明月。
我一個人碰見雨天也可以很浪漫,就撐起一把傘,陪這漫天大雨逛他個兩條街。
孤獨挺好的,誰也不虧欠,誰也不想念,誰也不連累。很清醒,知進退,有邊界。
那麼你呢?
坐車或者吃飯的時候,如果旁邊坐著陌生人,你就會轉頭看另一邊,就算脖子酸了,也不看對方一眼。
迎面有同事走過來,你的心裡就開始敲鑼打鼓:「我這樣直勾勾地看著他走過去是不是不太好?」、「假裝玩手機吧。」、「該怎麼自然且驚喜地打招呼?就好像突然才看到他那樣?」最後是非常不自然地跟人打了個招呼。
去買飲料的時候,碰見了別的部門的同事,你半生不熟地跟人尬聊,好不容易等到了自己的飲料,心裡想的是,「明天一定要換個時間來。」
去參加聚會,別人覺得你沒意思,你也覺得自己快要累死了。你既沒有享受到合群的樂趣,也沒有因為熱烈地參加社交而變得受歡迎,同時還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的。
你發的動態,就像古代懸賞放榜,掛了一個上午都無人問津。
你的圈子小得可憐,甚至是手機通知一響,就能猜到是誰找你。
你翻山越嶺,卻無人明白你的辛苦;你振臂高呼,卻無人理解你的喜悅。
你就像深夜懸立在森林裡的貓頭鷹,所有的動物都入睡了,牠們的夢境拒絕了你的加入,而醒著的世界又無人為你點燈。
但我想提醒你的是,孤獨是人生的常態,不要逼自己外向。勸安靜的自己過得熱鬧一點,無異於拿著槍逼自己的影子「離我遠一點」。
既然做不到虛偽迎合,乾脆就選擇自在獨行。
希望你能擁有的自由,是那種站在街頭誰也不等的自由,而不是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往哪裡去的自由。
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死纏爛打,朱小姐不得不去相親了。原本以為隨便吃頓飯就可以交差了事,結果這個相親對象把她氣得夠嗆。
男的條件還不錯,名校畢業,外商上班,一百八十幾的身高,長相也是中上等。但朱小姐對他的印象很不好,因為對方直接省略了寒暄,非常沒教養地問:「你家打算要多少聘金?」
還沒等朱小姐回答,他又擺出了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說什麼嫁到他家就必須辭職,孩子必須生兩個,就算請了保姆也必須由孩子媽媽親自帶,末了又補了一句:「下個月就可以結婚,這樣我就算尊重爸媽的意願了。」
朱小姐嘴都氣歪了,回覆道:「就算我一輩子都不結婚,我也不願意跟你這種人將就。」
說完就起身離開了。
是的,除非你的加入比我的獨處更加宜人,否則大可不必。
在很多人眼裡,大齡單身就像是一種病。
遇到條件差的,你說不喜歡,就會被人指責:「你的要求也太高了。」
遇到條件好的,但對方不喜歡你,就會被人嘲諷:「你看,你都這個年紀了,條件好的都看不上你。」
然後,你就會被堂而皇之地介紹給一堆條件更差的人。
可問題是,你認真經營自己這麼多年,憑什麼要隨隨便便地送出去呢?
我想說的是,大齡單身沒有問題。因為你深知美好的愛情從來不會遍地都是,所以你才如此小心翼翼、精挑細選,甚至不惜用帶刺的鎧甲把自己包圍起來,只讓人看到你對愛情和婚姻的挑剔。
不隨便將就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的意見、感受和愛情特別重要,所以不輕易戀愛、結婚,而是選擇寧缺勿濫。
不是早就有人說了嗎?結婚是為了幸福,離婚是,不隨便結婚也是!
所以,不要因為被人說三道四就覺得自己貶值了,不要在意別人問的「你覺得自己老了沒?」、「你沒發現你的身材走樣了嗎?」、「你的皮膚開始鬆弛了吧?」、「你該生小孩了吧?」這類的問題。
你該關心的是,「我的事業是不是提升到了一個新層次?」、「我有沒有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是否比從前更加從容自信?」、「我是不是更懂得愛自己?」
人最要緊的事情不是在大好的年華裡想方設法地把自己「交代」出去,而是要培養「不隨年齡而貶值」的能力,這包括:以增長本事為目的的學習,以保持健康為目的的自律,以賺錢為目的的努力,以快樂為原則的社交。
怕就怕,你因為能夠享受到來自異性的殷勤和基於年輕貌美的便利,就忘了要提升自己。
你要明白,辜負了別人,是要還債的;辜負了自己,是要遺憾終身的。
需要特別提醒一句,不將就的好處很多,但「代價」也不小。比如說,即便你在努力提升自己,認真工作、堅持鍛煉、定期看書、熱愛美食、能吃會做、為人謙和、不愛八卦……但在某些人眼裡,你不過是個沉默寡言、不想結婚、不肯生小孩的「心理變態」。因為你活成了某些人不敢活的樣子,也就無意間「冒犯」了他們將就的人生。
龔先生是個寂寞的高手。他的簽名檔常年都是一句話:「先安靜去做,做成了再說。」
他常一個人去山裡拍花草樹木和滿天繁星,我曾問過他:「不覺得孤獨嗎?」
他的回答非常浪漫:「我生嚼繁星,拿新月剔牙,不用提有多美好了。」
他退出了所有的聊天群組,甚至連通訊軟體也很少用。我曾問過他:「你就不擔心別人說你奇怪嗎?」
他的回答鏗鏘有力:「我喜歡我的時候,誰不喜歡我都沒關係,我沒有義務去成全別人對我的期待。」
他不喜歡複雜的交際,不刻意去結交誰,曾經的同學、以前公司的同事,他都基本上不再聯繫了。
但他並不是社恐,也不是社交低能,他沒有跟誰起衝突,也沒在背地裡講誰的壞話,他跟室友、同事、戀人的關係都很好,但不是那種「做什麼都非得一起」的好,而是「你喜歡你的,我喜歡我的;你忙你的,我忙我的」那種好。
就算是結了婚,他和妻子也各有各的書房,各玩各的遊戲,各讀各的書籍;他們各自去旅行,週末就算一起出門,也經常是看不同的電影……他們深愛著對方,但沒有束縛,沒有捆綁。
原來,「喜歡獨處」並不等於「我很孤獨」,內向的人只是語言和肢體動作不太豐富,但不代表他們的內心世界無聊或者單一。
他只想回家洗個熱水澡,鑽進被窩裡,看一部老電影、聽聽歌,享受那種完全自由的放鬆狀態,像是重新做回了小孩一樣。不用在意別人的想法,不用去看別人的臉色,不用考慮和別人聊什麼,不用試圖融入什麼圈子。
他只是享受他那乾乾淨淨的精神世界和乾乾淨淨的生活圈子。
所以,不要因為別人選擇了獨處,就將別人視為怪胎;不要因為別人拒絕了你的邀請,就覺得別人是在擺臭架子。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麼需要社交,有的人只是因為累了,需要透過獨處來為靈魂充電。這時候,他不想說話,不想解釋,也不想被打擾。
世界上最讓人痛心的事情是,某個人奪走了你的獨處,卻從來沒有提供真正的陪伴。
有個特別常見的問題:「為什麼有的人不聰明、不善於交際,卻賺了很多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個扎心的答案是:因為你不值得那個人展示他的聰明和善於交際的一面。
有個特別心酸的問題:「情人節沒有情人怎麼辦?」
最狠的回答是:「家裡沒有人去世,難道要在清明節前弄死一兩個嗎?沒有情人就不過節囉。」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合群」,總是把「別人不喜歡自己」視為失敗,把「一個人獨來獨往」視為恥辱,恨不得讓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喜歡自己。
但我想提醒你的是,孤獨並不來自四下無人的冷清,而是來自話不投機的熱鬧;不是沒有人聽自己講話,而是你不想說給某些人聽。
這意味著,你不是被動地「獨來獨往」,而是主動選擇了「自己待著」。
你一整天的時間只需應付自己一個人,只需要對自己有求必應。
你不用擔心被誰比了下去,也不用想著要比誰過得更好,沒有裝high的「衝呀」、「加油呀」,也不必被「能不能抽空幫個忙」的事情打擾,更不必為了某個討厭的傢伙而耗費精力去平衡情緒。
你不用偽裝健談,不用假裝和善,不用受拘束,也不用遷就誰;不用轉彎抹角地炫耀自己,不用添油加醋地貶低別人,也不用相互窺探地搬弄是非。
你只是喜歡安靜地待著,只是很享受坐在書房裡看書,只是樂於待在幽靜的環境中,而不是坐在電腦前跟人八卦,或者捧著手機假裝很忙,或者跟志趣不同的人觥籌交錯。
你只是不想跟幸運的人討論吃喝玩樂,不想和不幸的人討論人間疾苦,不想聽浮誇的人擺弄是非,也不想與城府之人鉤心鬥角。
你只是靈魂有潔癖,所以不去碰觸那些不喜歡的身體,不去回應那些毫無感覺的詞句,不去擁抱那些從未心動過的感情。
你只是明白了人和人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沒必要互相說服;你只是識破了人與人之間無法感同身受的真相,沒辦法互相理解。所以選擇用沉默去消化渴望被人理解的傾訴欲,用獨處來抵擋與不舒服的人相伴的麻煩。
你只是不願意為了合群而變成人群中面目模糊的某某,你只是不願被什麼潮流操控而擺出迎合的姿態。
你只是懶得打開手機去湊別人的熱鬧,也懶得跟人閒扯毫無根據的「瓜」,你有自認為重要的人和有意思的事,只是跟其他人的不一樣罷了。
因為你很清楚,合群的代價極大、成本極高,你需要面對張三的邀約、李四的閒談、王五的求助、趙六的聲討、孫七和周八的嫉妒,以及吳九和鄭十的不理解。這意味著你需要耗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
因為你很確定,真正能讓自己開心的,是每個月能賺多少錢,今天能吃到什麼好吃的,明天能見到喜歡的某某,戶頭餘額是多少,下個月還能去哪裡玩,買不買得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別人怎麼看我、有沒有朋友、誰誰是不是喜歡我之類的問題。
與其花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理那些沒勁的人際關係,不如投資在自己身上,用在發芽、開花、結果、扎根上。
願你遇到那個能理解你的不安和奇怪的人,願你遇到那個能照亮你內心黑暗角落的人,願你遇到那個能在別人冷嘲熱諷時無條件地站在你這邊的人。在這之前,願你不怕一個人生活。
嗯,慢慢理解世界,慢慢更新自己;和理想平等交易,與喧囂保持距離。祝世界繼續熱鬧,祝你還是你。
延伸閱讀
>>> 5個「孤獨患者」常見特質:外向的孤獨人格,忍受孤獨卻也無法享受獨處
>>> 孤獨是不好的嗎?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從這4點認識「孤獨」
(封面來源:elandis-patrick)
《外界的聲音只是參考,你不開心就不參考》
作者: 老楊的貓頭鷹
出版社: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