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不走壞情緒、內心無法平靜?不如給自己5分鐘的「冥想時間」
說到冥想,你的腦中浮現的是在山中打坐的畫面,還是閉著眼睛坐著放空的模樣呢?正如前述,為了將習慣於行為模式的心靈運作方式轉換成存在模式,我們需要專注在當下。本章我們將探討冥想的定義、歷史和類型等,並介紹心理學、醫學、科學與冥想的結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讓現代西方社會深深著迷的冥想吧!
冥想的意義
「冥想是消除想法的行為」─這是許多人對冥想常見的誤解。事實上,冥想無法消除想法。冥想的定義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種精神訓練,讓我們能覺察正在發生的一切。冥想在巴利語(Pali)中的意思是「耕作」,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冥想相當於是耕耘心靈的精神訓練。對我來說,冥想是打造自我心靈花園的訓練。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成為心靈花園的園丁吧!
冥想的目的
傳統上,大家是以宗教或靈性為目的進行冥想修行。也許正因為如此,許多人會認為冥想是宗教行為而帶有成見。但是,我想再次強調,冥想是耕耘自我心靈的精神訓練。因此,冥想的目的也可以是鍛鍊自己的心性。冥想並非像空中浮雲一樣虛無,也無須離開塵世才能實行。冥想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幫助我們生活起來更舒適且自由。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習慣把視線向外看,關注最新趨勢或是他人的一舉一動,甚至會用地位、職稱或財產等外在條件來看待、衡量自己。然而,地位或職稱隨時都會改變,財產也一樣。我們真的可以用這些東西來定義自己嗎?冥想提供人們審視內心的機會,讓我們將視線轉向內在,觀察並理解真正的自己。
冥想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一個人如果不懂得覺察,便很容易被他人和環境所左右。相反地,當學會覺察自己每一個瞬間的處境,就可以主動做出選擇。另外,冥想也讓我們在贊同別人的同時不會失去自我。「自我開發」的意思是喚醒自己潛在的智慧和才能(出處: Naver 韓國語辭典)。冥想讓我們得以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就像從井中打水一樣汲取潛藏在自己內在的智慧和價值。因此,冥想也可以說是以理解自我為基礎,真正的自我開發術。
冥想的歷史和類型
印度的古代經典《奧義書》(Upanisad)中提及「禪那」(dhyana)一詞,學者們據此推測冥想起源自西元前五千年前。禪那指的是靜下心來,即「禪定」的意思。此後,佛教、印度教、道教、基督教等多個宗教和文化中都出現冥想。因此冥想的類型不只有專注冥想、內觀冥想、關愛冥想、瑜伽冥想,也有多種與各文化傳統有關的冥想。大多數冥想法的共同點都是「專注」和「洞察」。
專注冥想也稱為「Samatha」,意思是止觀修行中的「止」,靜下心將焦點放在特定對象上的修行方法。如果我們持續把注意力放在特定對象之上,浮躁的心就會平靜下來。因此,進行專注冥想會讓我們的心會變穩定,達到「禪定」的狀態,同時感受到平和,不再因外在因素而動搖。透過專注冥想,我們的內心得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寧靜和休息。所以初學者多半會從專注冥想開始練習。
「內觀」修行是在安靜且保持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內觀冥想稱作「Vipassana」,即止觀修行中的「觀」。「觀」為仔細、客觀地觀看之意。修行者站在旁觀者的立場,覺察當下的風吹草動。進行內觀冥想能提升人的洞察和領悟能力,讓我們擁有客觀看待事實的能力,並運用洞察力獲得領悟。因此,內觀冥想也被稱為智慧修行。在以專注冥想讓心平靜下來之後,接著就可以進行內觀冥想,獲得領悟和智慧。冥想還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靜態冥想是沒有動作的冥想,根據身體姿勢分為坐式、立式和臥式冥想。一般人可能會以為冥想都是坐著進行,但是我們可以採取任何姿勢進行冥想,甚至可以移動。
動態冥想如走路冥想、舞蹈冥想等都十分具有代表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各種不同的動作進行冥想。首先,我們可以先從常見的姿勢,如坐式、立式、臥式或走路等熟悉冥想,讓冥想融入生活的所有領域。
什麼是「正念」?
在本書中,我們主要進行的是正念(Mindfulness)冥想。過去冥想主要在東方文化圈盛行,西方普遍認為冥想是神祕主義或是逃避現實。正念源自早期佛教的傳統,其基礎是緬甸、斯里蘭卡等地流傳下來的「內觀冥想」。但是傳入西方後,宗教的部分被排除,成為實用的冥想法。正念的本質是專注(Attention)和覺察(Awareness),此觀點普遍受世人接受。正念在與醫學、科學、腦科學和心理學等學術領域結合後,逐漸在西方普及。
結合醫學的冥想研究始於一九六八年的亞伯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博士。他在研究中發現,進行冥想後交感神經的活性會降低,即壓力得以獲得緩解。一九七○年代主要的研究是以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為基礎的專注冥想,之後則漸漸轉移至內觀冥想的研究。一九七九年喬‧ 卡巴金(Jon Kabat-Zinn) 博士開始使用正念減壓法「MBSR」(Mindfulness-Based StressReduction)。之後出現結合醫學、科學和心理學的正念認知治療法(MBCT、MSC、ACT 等)。此後,正念在西方社會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話說回來,究竟什麼是正念呢?卡巴金博士在他的著作《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Mindfulness for Beginners)中如此解釋:「在現在這個瞬間不試圖做任何判斷,如同關乎性命一般專注於當下,此時產生的力量就是覺察。」這句話解釋了正念的核心就是如實覺察每個瞬間的狀態。透過正念可以啟發我們的專注力和辨識力,並培養我們客觀了解實際情況的智慧。正念不只是冥想,透過冥想練習可以啟發正念,讓我們進行正念時更加順暢。
冥想筆記
目前為止,我對冥想做了非常簡略的介紹。冥想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心靈修煉技術,依據文化的不同分成很多類型。在現代社會,冥想修行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冥想能將我們原本集中在外在的視線轉向內心,提供我們了解自己的機會,並幫助我們成為生活的主人。在現代西方社會,正念冥想已經成為潮流。重視實用性的西方社會為什麼會如此熱衷於正念冥想呢?接下來我將介紹正念能帶來哪些效果。
《我的一天從冥想開始:提升專注力、擺脫心累倦怠的35種冥想練習,神清氣爽開啟每一天》
作者: 慶抒潤
原文作者: 경서윤
譯者: 陳宜慧
出版社:采實文化
(封面來源:台北女子圖鑑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