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為何多年後揭開傷口=蹭熱度?從 #台灣Metoo 浪潮看性騷擾問題

近日常常被各大#Metoo事件洗版,或許有些網民是抱著吃瓜心態在看待這件事,當然也有正義的觀眾陪伴受害者一起抵抗惡勢力。自從民進黨黨工指控被性騷擾開響第一槍後,無論是政治、學術、媒體、藝文、演藝圈或社運圈,陸續都受害者現身,道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性騷擾、性侵害的黑暗Metoo經歷。

文化 CULTURE

《茶室女人心》:從萬華紅燈區看大陸新娘「伊拉客」的故事

林双坐檯的茶室裡,大部分都是中國籍姊妹,來自福建省的尤其多。林双和三位姊妹合作,她們負責到廣州街與西園路口攬客,人稱「伊拉客」,人拉進來後由林双顧檯,陪客人泡茶、聊天。攬客的姊妹只要邀一個客人進來,就可以抽三成的酒水錢,一天若做到兩、三桌就有一萬塊收入。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語言從來不只溝通,而是關乎政治選擇、社會地位的一張「身份證」

語言不只是一個溝通的工具,從一個人口中被說出的語言,靜悄悄的帶上了這個人的身分認同、他在世界所處的位置,甚至悲觀的說,他在這地球上的地位。各種語言或口音都帶著自己的歷史、發展進程、發音、詞彙,這些和語言的好壞、階級的高低都無關,更沒有一個語言的地位應該被抬高或貶低。

文化 CULTURE, 議題 ISSUES

【晚安書】《祝福》:在伊斯蘭與伊斯蘭詮釋間找尋族群大同之道

《祝福》全書由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間,萬吉於《東方日報》發表的若干篇專欄文章集結而成。多數文章為時事評論,但其揭示的議題、知識等不一定具有時效性,反而更像是借時事來作知識普及。其好處是夠簡潔、夠直接、夠具體,同時一定程度上兼顧知識的紮實度。

文化 CULTURE

《阿拉伯人三千年》:黑石、天房、經書與先知——阿拉伯伊斯蘭傳統的濫觴

西元六○八年,麥加的聖寺重建,重建的故事是這樣展開:當古萊什重建卡巴,工程進行到那塊黑石頭的所在地……但此時,古萊什人為了該由誰把石頭就定位起了爭執。最後,他們同意,由第一個碰巧走進謝巴氏門的人做決定。而第一個在他們眼前穿過那道門的人,就是不久之後的先知穆罕默德……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不是所有的愛都不會傷人!若親情成了束縛,成年子女該如何應對?

有時人們會因為對父母不尊敬而感到內疚,可是沒有去思索「孝順」的意義。DNA不是無期徒刑。父母賦予你生命,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但你並非一輩子都屬於父母。我們總有一天必須長大離家。如果你的父母不願意管好自己,那你也沒必要花時間跟他們在一起。保持距離也能尊敬他們。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勿忘你終有一死!生命的意義在於「此時此刻」的重要性

我們所有人都活在現在,無人例外。儘管我們也需要未雨綢繆,為未來做好準備,但倘若錯失或犧牲太多此時此刻的人事物,那真的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嗎?忠於當下,去做最令自己開心的事,以一顆溫暖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們,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美麗而有價值的。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不要為了尋找自我而離職!若想成為獨立工作者,職場是最好的學校!

一個方向明確的獨立工作者,不會因為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就輕易離職,反而會把職場當成學校,學習所有能學的基本技能,等待合適的機會。即使是影印文件和撰寫會議紀錄這類瑣事,也都能抱著「魔鬼藏在細節」的心態,盡力做好每一項工作。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幸福的真正意義?從學會怎麼區分「快樂」、「小確幸」和「愉樂」開始

綜合哲學、社會學與心理學觀點所述,所謂幸福就是一種舒適的感受,不是客觀感受,而是主觀感受,會根據過去的體驗反映在未來的心情。幸福不是單純的激動狀態,也不是瞬間表露的情緒,而是維持一定時間的高層次情緒,與「人為快樂」和「短暫滿足感」相距甚遠。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