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好真實故事?》:創意非虛構寫作——文學、審美與事實的結晶
詹姆斯.沃爾科特並非嘲笑創意非虛構的唯一一人,儘管嘲笑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一開始問題即出在「創意」這個詞。某方面這個詞帶有一種自命不凡的味道,學者尤其對這個詞感到不安,他們的口頭禪是:千萬別告訴別人你很有創意,因為這點應該由對方發現,然後主動告訴你。
記者也反對「創意」一詞,儘管原因各異,他們堅持認為「創意」的本意為編造,意即捏造事實,而「捏造」是記者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去問問威廉.倫道夫.赫茲〔William Randolph Hearst〕註1或傑森.布萊爾〔Jason Blair〕註2吧!)為了避免使用「創意」這個詞,某些學者和記者開始稱這種文體為「非虛構文學」或「報導文學」,但這兩種標籤都沒有流行起來。
「文學」這個詞聽起來和「創意」一樣自命不凡,儘管大多數創意非虛構作品都包含了新聞元素(當然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新聞寫作),但認定所有創意非虛構作品都是新聞寫作,這麼假設並不精確。
在使用「創意非虛構寫作」一詞之前,此種文體以「新新聞主義(new journalism)」註3之姿而廣受歡迎,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湯姆.伍爾夫(Tom Wolfe)註4,他在一九七三年編輯了一本以此為名的新聞寫作文集,但這個書名也引發如何使用「新」這個形容詞的爭論。在此僅舉出幾位描寫現實的文學大師的名字:A.J.李伯齡(A.J. Liebling)註5、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註6、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註7和莉莉安.羅斯(Lillian Ross)註8。這些作家比湯姆.伍爾夫早了半世紀發表這類作品,那所謂的「新新聞主義」又有何新意?
到了近代,「敘事」這個詞用於「敘事新聞」和「敘事性非虛構作品」,也變得流行起來。人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敘事,無論是政治家、電影明星、商人或女性都不例外,但創意非虛構作品並不嚴格遵循單一種敘事形式;當中包括抒情文、分段散文和散文詩,上述這些都可歸類為非虛構文體。
但追根究底,執著於如何命名終究是浪費時間,怎麼稱呼此文體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定義,以及如何發揮它。
創意非虛構寫作是什麼,不是什麼?
我創辦了《創意非虛構寫作》雜誌並接續編輯這本雜誌,這本雜誌是我的驕傲,當中以簡單、簡潔、準確的方式定義此文體為「完美描述真實故事」。就本質而論,這已將創意非虛構寫作的整體範疇一言以蔽之了。
創意非虛構寫作某方面就像爵士樂,融合了各種韻味、想法和技巧,其中一些元素為新創,另一些則與寫作的歷史本身一樣古老。創意非虛構寫作包含散文、期刊文章、研究論文、回憶錄或詩;可能個人化也可能非屬個人,或者也可以兩者兼具。
「創意」和「非虛構」這兩個詞共同描述了此種形式,「創意」一詞代表文學技巧的運用,意即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用來呈現非虛構作品的技巧:用真實準確的散文描述真實人物和事件,然後用引人入勝又生動戲劇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作者的目標是讓非虛構文字閱讀起來像小說一樣動人,如此一來,事實就能對讀者創造出如小說般吸引人的效果,但這個故事卻是有真實性的。
這樣的背景讓「創意」一詞飽受批評,因為有些人認為,創意一詞代表虛矯、誇大,或編造事實及修飾細節,但這種看法大錯特錯。
誠實直率與精采創意完全可能並存,在此略舉幾位傑出的領導者兼思想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雅克.庫斯托(Jacques Cousteau)註9、史蒂芬.霍金和亞伯拉罕.林肯。上述這些人皆創作了真實、準確且有事實依據的作品,更是他們和我們的時代中最具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作家。
創意非虛構寫作中的「創意」一詞與作者如何構思概念、總結情節、定義個性、描述地點,以及塑造並呈現資訊息息相關。「創意」不代表捏造出從未發生的事,或者記述和描述並不存在的事。創意並不表示作者有權說謊;「非虛構」一詞則表示題材來自於真實世界。
「事實無可編造!」這項基本規則相當明確也不可違背,這是作者對讀者的承諾,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箴言,更是創意非虛構寫作的支柱。
誰創了「創意非虛構寫作」一詞?
確切來說時間已不可考,我從一九七○年代初期開始使用這個詞,而如果要確認這個詞受到「官方認定」的時間,那應該是一九八三年,就在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原本他們是要將此文體設為國家藝術基金會創意寫作獎的一個類別,因此需要討論該如何稱呼這種文體。起初這個基金只針對詩人和小說家頒發獎金(當年為七千五百美金;現在則為兩萬美金),但其實國家藝術基金會老早就認可了非虛構寫作的「藝術價值」,也在試圖找到總括該文體的方式,好讓作家了解該提交什麼樣的作品以供評選。
有個詞彙可用來代表這種「講究技藝」的非虛構類作品:「論文」,但這個詞無法完美捕捉此文體的本質。嚴格說起來,各種學者寫的文章都能算是「論文」,但通常指的是學術性評論,無論是風格或內容皆與一般大眾距離甚遠,就算知識水準最高的民眾也不例外。報章專欄作家在某種程度上寫的也算「論文」,但大多是簡短的評論性文章,缺乏講求寫作技巧的論文所具備的論述和深度。
「新聞寫作」這個詞也不符合這個文體,儘管最好的創意非虛構寫作很大一部分確實需要新聞寫作的深度面向。某段期間國家藝術基金會使用的是「美文(belles-lettres)」一詞,這是一種偏重風格而非內容的作品,撇除其他面向不論,這個詞的浮誇性也令人反感。他們指的是引人入勝、以人物為導向、以情節為導向的文學作品,但上述這些標籤都無法完整概括。
到最後,當天參加會議的一位國家藝術基金會成員指出,他服務的英語系上有一名叛亂分子正在積極提倡「創意非虛構寫作」這種說法,而那個叛亂分子就是我本人。
從此之後,本書探討之文體普遍為人所接受的名稱即為「創意非虛構寫作」。
註1:美國報業大王、企業家,赫茲國際集團的創始人。
註2:前美國記者,曾在《紐約時報》工作。
註3:一種新聞報導形式,最顯著的特點是將文學寫作的手法應用於新聞報導,重視對話、場景和心理描寫,不遺餘力地刻畫細節,發展高峰出現於六○年代。
註4:美國小說家。
註5:美國記者。
註6:英國左翼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為傳世巨作。
註7:美國作家,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身為黑人和同性戀者,作品關注美國種族問題和性解放運動。
註8:美國記者和作家,她新穎的報導和寫作風格,深深影響後來稱為「文學新聞」或「新新聞」的文體。
註9:法國海軍軍官、探險家、生態學家、電影製片人、攝影家、作家、海洋及海洋生物研究者,法蘭西學院院士,他的紀錄片《寂靜的世界》(The Silent World)榮獲金棕櫚獎
《如何說好真實故事?:從取材、構思、下筆、改寫、修潤到定稿,創意非虛構寫作教父教你不靠捏造或杜撰,掌握紀實寫作的訣竅,寫出好故事》
作者: 李・古特金德(Lee Gutkind)
譯者: 李雅玲
出版社:臉譜出版
延伸閱讀
>>> 《遠西掠影》:希特勒的「奮鬥」,是十八世紀以來歐洲歷史的縮影
>>> 《菁英媽媽想上班》:當母職成為「障礙」——男性主導職業中掙扎的媽媽們
(封面來源:Pexels / Min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