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幸福的真正意義?從學會怎麼區分「快樂」、「小確幸」和「愉樂」開始

「今天過滿意的人生吧,還有,現在馬上幸福吧。『為幸福做準備』是沒幸福過的人說的話,所以不要花一輩子準備幸福,從現在開始幸福吧。」這是我在某本散文集中看到的文章,讀完之後,我的思緒變得混亂,各位呢?你們也對這篇文章產生了共鳴嗎?我個人反而是產生了困惑。要是真的有能跳過準備過程,直接變得幸福的方法,我很想知道那個方法是什麼。為了準確掌握這篇文章的意義,了解我們心中是否真的存在能控制幸福的系統,先了解何謂幸福的真貌吧。

享樂主義派的古希臘哲學家主張快樂享受才是幸福。他們認為感受到最大化的快樂,就能獲得幸福。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卻持相反論調,主張幸福與「人類理性判斷之下的真理」有關。這與英國自由主義哲學家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的論點一脈相通。彌爾說過:「比起吃飽的豬,寧當不幸的蘇德拉底。」,斷然地否定了享樂主義。而現代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Carl Ransom Rogers)則主張具備智力、情感與自我實現的「全人」所在的世界是幸福的象徵。另外,近期的澳洲哲學家彼得.辛格(Peter Albert David Singer)則提出實踐助人的利他主義的人生,是達到幸福的捷徑。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印證了彼得.辛格的論點,那就是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她雖然生於南斯拉夫,卻在印度成立羅馬天主教仁愛傳教會,終生服務貧苦百姓,如母親般將一生奉獻給這塊貧脊土地上的患者。她說:「這世上有很多人因為一塊麵包而死,但還有更多人因為缺愛而死。」住在只有一張小床、書桌、衣櫃與十字架的陋室的她,細細叮囑人們應超越特定宗教,付出更高層次的愛與博愛。

在差不多的時期,韓國土地上有另一名聖人——性徹禪師,生於世俗,卻走上向佛之路。性徹禪師為了真理放下一切,換上襤褸僧人服,終其一生過著簡樸的修道生活。經過八年的「長坐不臥」修行,他終於悟道,留給世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法語,以清澈正直的心態看待自己與世界,為眾生祈福。

德蕾莎修女與性徹禪師活在相同時代的不同地方,卻極其相似──把以「我」開始的思維中心擴張到「世界」,告知世人何謂真正的人生。德蕾莎修女身體力行,而性徹禪師參禪修心,兩人不再受到不穩定的快樂或痛苦的枷鎖等變化莫測的情緒影響,以純潔的心觀世,從而找到完整的幸福之路。這兩位聖人明確揭示了「幸福」是可以自我調節的情緒。

聊完了聖人的故事,換聊你我平凡人的故事吧。各位和我都沒有能調節幸福的內在系統,還會因為控制不了情緒爆發,屢屢破壞他人與自己的心,被憤怒的奴隸拖往痛苦邊際。有些愚昧之人,試圖用鴉片、嗎啡和海洛因等毒品擺脫痛苦,嘗試接近幸福。但只要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毒品能帶來的情緒,和真正的幸福感相距甚遠。吸毒者由毒品獲得的不是幸福,是快樂,是身體機能對感官的刺激,作出的暫時興奮反應罷了,是慾望獲得滿足所產生的短暫愉悅感,並不能稱之為幸福。

現代哲學家明確地區分了「快樂」與「幸福」,前者是暫時性的興奮狀態,後者是持續一段時間的主觀內在平和狀態。社會學與心理學也是以相似的概念闡釋幸福——人類會根據過往經驗去判斷當下所感受到的情緒,其中之一就是幸福。

綜合哲學、社會學與心理學觀點所述,所謂幸福就是一種舒適的感受,不是客觀感受,而是主觀感受,會根據過去的體驗反映在未來的心情。另外,幸福不是單純的激動狀態,也不是瞬間表露的情緒,而是維持一定時間的高層次情緒。因此,幸福感絕不是通過毒品創造出的「人為快樂」,也和吃到美食出現的「短暫滿足感」相距甚遠。人們的大腦對幸福感的反應,和對毒品或食物所啟動的補償機制,截然不同。儘管我這樣子定義了幸福,但大家可能還是沒什麼共鳴,讓我更進一步解釋吧。

這三個詞「驕陽」、「晨曦」和「日照」都代表了太陽發出的光芒,但語感略有差異。「驕陽」有直接又強烈的感覺;「晨曦」和驕陽雖然很相似,但沒有驕陽這麼強烈,相對柔和,而且帶有暖和感,照射的面積感覺也比較寬廣。比方說,「晨曦灑滿了窗邊的桌面」就很好地體現了晨曦的感覺。而「日照」強烈又持久,相比驕陽,陽光照射的領域更廣,很適合用在「秋天的日照真棒,田野染上了金黃色的光芒」這類的語句。還有,日照給人的溫度感覺更高。

讓我們再次思考幸福的定義吧。首先,我們可以把快樂想成驕陽——短暫,深入骨髓,強烈又直接。毒品能帶來的短暫興奮狀態就是這樣的。那麼,我們吃美食,或和朋友歡聚所產生的愉悅感是什麼呢?這種愉悅感好比晨曦。我們有時會「愉樂」來形容這種感覺,只不過愉樂是個冷門單詞,過去一度風行的「小確幸」也是這種感覺。日常中的小小樂趣,讓我們心滿意足,開心歡笑好半天,甚至好幾天。

最後,當我們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時,我們所感受的情緒是什麼?比方說,你終於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公司,能做自己長久以來想做的工作。這時候產生的情緒,不是驕陽,也不是晨曦,而是日照——用強烈的高溫,持久加熱遼闊的場域。這就是幸福感。幸福感就像日照一樣,「滿足了人生需求,會持續好一段時間的情緒」。

我們要了解幸福,就得先學會怎麼區分「快樂」、「小確幸」和「愉樂」。真正的幸福無法強求而來,也無法人為製造,而是在自然平和的狀態下,能長久持續的結果。快樂強烈、短暫,很快就會消失無蹤,小確幸和愉樂能夠停留幾天後消失。只有幸福是感染範圍廣,緩慢地蔓延,能停留在我們身邊幾個月、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情緒。所以說,活出讓自己滿意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們再想一下前面引用的話吧。「今天過滿意的人生吧,還有,現在馬上幸福吧。『為幸福做準備』是沒幸福過的人說的話,所以不要花一輩子準備幸福,從現在開始幸福吧。」在這裡提到的幸福不等於「快樂」,顯然也不像「日照」般的幸福,更接近當下的感受,即「小確幸」與「愉樂」。哲學家主張真理應有益現在,並有益於未來。因此,我們的人生不該只滿足於有益現在的事物,得找到貫穿現在與未來,都能帶來益處的事物。在人生中,對現在有益,對未來也有益的事物,就是如日照般的幸福感。

找到人生方向的一頁夢想地圖:把夢想拆解成「七個目標」,畫出來就能實現!
作者:柳時泉
譯者:黃菀婷


找到人生方向的一頁夢想地圖:把夢想拆解成「七個目標」,畫出來就能實現!
作者: 柳時泉
出版社:采實文化


(封面來源:海岸村恰恰恰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