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鈍一點,別太敏感!「鈍感力」其實是適應環境的能力
在如今這個國際化的時代裡,無論到哪個國家,無論處於怎樣的環境之中,都能精神飽滿的生活下去。沒有什麼比這種適應環境的能力更為出色、更為強大的了。這種適應環境能力的原點就是鈍感力。各色人等都擁有各自的適應能力。正是這種適應能力,保證了我們身體的健康,而鈍感力在這個方面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許有人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在適應力這個問題上要牽扯到鈍力,其實健康的身體正是充滿鈍感力的身體。
傷口的癒合
舉例來說,三個男孩在一起玩捉迷藏時摔了跟頭,他們的膝蓋上都負了同樣的傷。
這種程度的小傷,不用治療當然也可以痊癒,然而痊癒的過程卻因人而異。
首先是A君,他的傷口不僅一直不好,反而還有點化膿,疼得他走不了路。因此A君去醫院給傷口上了藥,還打了一針抗生素,將近一個星期後,他的傷才好。
和A君相比,B君的膝蓋很快就不疼了,他自己在傷口上抹了一些藥膏,老老實實待了五天,傷口就痊癒了。
還有C君,他的膝蓋只是在受傷時疼了一陣子,可他也沒有去管,傷口就自動結了疤,四、五天之後,好得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一般來說,傷口痊癒首先是由皮膚表面長出一層薄膜,然後傷口下面的肉芽就長了出來。與此同時,傷口兩側的皮膚開始合攏,接著很快連在一起,傷口就癒合了。
在傷口痊癒過程中,倘若出現細菌感染或抓撓傷口的情況,痊癒時間就會延長,傷口甚至還會惡化。然而,如果只是輕傷的話,只要先用消毒液輕輕擦拭傷口,再將適量的藥膏塗在傷口上,然後纏上繃帶,不久傷口自然就好了,這就是所謂的自癒能力。
現在孩子稍受一點小傷,多數媽媽就會馬上帶著孩子去醫院。其實人的身體就像時常可以自己癒合傷口一樣,其所有的機能都是圍繞生存發揮作用的。問題是這種自癒能力的強弱因人而異。
身體健康且肉芽組織再生力強的人,傷口自然容易癒合,傷口治癒時間較短;而有些人肉芽組織和皮膚的再生能力較差,故傷口需較長時間才能癒合。
在傷口癒合期間,還存在各種細菌的感染問題。
像A君那樣對細菌抵抗力弱的人,細菌輕而易舉就能入侵,於是傷口附近開始化膿。B君的傷口即使沾到細菌,因其體內白血球等防衛力量強大,雖然需要一些時間,但最後總能取得勝利。而C君的皮膚本來就好,加上自身的防禦非常堅固,所以細菌不會輕易入侵。
這種自癒能力的強弱,其實換一種說法,也就是皮膚鈍感力的強弱。在這方面,B君比A君強,而以C君的鈍感力為最佳。
即使同處一室
下面是三個同去旅行的大學生同住一個房間時發生的故事。
我們把這三個人也稱作A、B、C,那天深夜三個人都感到有些寒冷,於是大家都把被子拉到肩頭睡了。
第二天早上,A君什麼事都沒有,B君卻不停的擤鼻子,而C君則有些低燒,嗓子也疼,好像感冒了。
三個人在同一時間睡在同一個房間裡,被子的厚薄也一樣,一夜過後為什麼各自的情況卻如此不同?
原來,B君的喉嚨和鼻黏膜對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房間裡的溫度只是下降了一些,他的鼻喉就有些異樣,有些輕微的發炎。但僅限於此,之後也沒有出現什麼再嚴重的症狀。
但是,C君的喉嚨和鼻黏膜卻無法好好的應對深夜氣溫的降低,所以第二天早上從喉嚨到鼻黏膜都出現發炎症狀,甚至還發起低燒。
而A君儘管和他們處於同樣的環境,卻沒有出現任何不適,他的鼻喉黏膜沒有發生變化,完全正常。
從三個人的不同反應我們可以看到的是,C君的咽喉黏膜非常敏感,溫度略微有所變化就出現反應,B君則顯得有些鈍感,而A君的咽喉黏膜就相當鈍感了。
敏感好,還是鈍感好,在此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見,鈍感是健康的出發點。如何才能培養身體的鈍感力呢?當然,我們要透過各種方法增強自己的基本體力,不過由於鼻喉黏膜的特性以及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這些問題是不可能輕易就能改善的。
儘管呼吸的是同樣的空氣,可是每個人的反應卻如此不同,這讓我們再次認識到,世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體質,千差萬別的鈍感力。
人體的恒常性
一般來說,隨著大自然或房間的溫度變化,我們的身體會自然而然的進行各種調節。
例如,氣溫下降,感覺寒冷的時候,我們會穿上大衣,哪怕熟睡中也會不自覺的將被子蓋好,將身體緊緊縮成一團。與此同時,我們身體的皮膚表層會出現血管收縮、變細的情況,以此防止體內溫度向外擴散。
相反,在炎熱的時候,透過皮膚表層血管的舒張,達到發散熱量的作用。
同樣,喉嚨、鼻黏膜的血管也會根據外部溫度的變化,進行舒張或收縮。
因此,我們把人體根據外界溫度變化進行自我調節,使體溫保持在一定溫度的作用,稱為人體的恒常性。人體的這種特性與生倶來,能讓我們的身體適應各式各樣的環境變化。
但是,有時人的這種適應能力也會減弱。比如,一些由於患病而身體虛弱的人,還有老年人等,他們的身體不能很好的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因此,身體會迅速衰弱,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人們常說在季節交替之際,死亡人數容易增加,那是因為一些年老體弱者的身體不能適應季節變化造成的。
人體總在盡力保護自己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這種自我保護能力,也有強弱之分。
在上述例子當中,同住一個房間卻得了感冒的C君就是自我保護能力弱的代表,而A君是自我保護能力強的典型,B君則處於兩者中間。
自我保護能力很強的人,無論環境發生多大變化,都能泰然處之,這就是鈍感力。A君的鈍感力在三人當中無疑最為出色。
適者生存
能夠針對外界的各種變化,及時調整身體狀態,很快適應環境,我們一般把這種能力稱為「適應環境的能力」。
廣而言之,這種能力不僅包括適應外界氣溫與氣壓變化,而且也包括能夠輕而易舉的適應人際關係、社會狀況的能力。
例如,不僅能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城市生活,到了別的城鎮或城市,也能很快融入其中,很好的生活下去。就算到了一個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都不相同的世界,也能開朗、健康的生活。
在如今這個國際化的時代裡,無論到哪個國家,無論處於怎樣的環境之中,都能精神飽滿的生活下去。沒有什麼比這種適應環境的能力更為出色、更為強大的了。
這種適應環境的能力的原點就是鈍感力。
凡有宏圖大志,希望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應該首先確認一下自己的鈍感力。認為有的話,就要倍加珍惜;覺得自己缺少鈍感力的人,就要加緊培養。擁有更加堅強的鈍感力,才能融入各種環境當中。
《鈍感力》
作者: 渡邊淳一
譯者: 李迎躍
出版社:樂金文化
(封面圖片來源:二十五,二十一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