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LIFESTYLE, 議題 ISSUES

強悍的男人、柔弱的女人?在性別氣質、刻板印象之間 「人」的可能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約7.36億人)受到過暴力侵害。這樣的數據不止讓人氣憤,更讓人不禁思考:為什麼這世界上有這麼多男性有暴力傾向?怎麼樣才能「矯正」他們的暴力行為?

暴力的溫床從童年已開始發酵

前陣子在法國 Télérama 雜誌網站上讀到一篇談男人與暴力的文章,裡面寫道:

幾個世紀以來,男孩從小就被框架於某些既定模式中:男人不能哭,在面對羞辱和蔑視時必須能夠使用拳頭。同時,女孩也被期望變得溫柔和順從。要有男子氣概的命令無所不在,包括在電影中。這是一個需要重新思考的模式,因為這種支配的關係從童年即可看見。

Télérama, Maëlys Kapita 發佈於 03/02/2023,Mathieu Palain : “Si ces hommes sont violents, c’est aussi parce que nous les avons laissés faire”

相信有些人已經有聽說過,家暴問題在法國是相當嚴重的。從2021年法國婦女因暴力而丟了性命的人數數據看來,人數是逐年上升的!所以法國社會也相當關注這個議題。

導致男性對女性施暴的原因很多,其中可能包括在一些仍舊保守的家庭或社會中,對女性地位的貶低所致。但也有其中一點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形象有著根深蒂固的框架和刻板印象,而這些觀念已經深深滲透多數家庭對小孩的教育中。

要有男子氣概的命令無所不在

男孩被教導不應輕易掉淚,且要保持強悍;女孩卻要順從和乖巧,就算哭也不輕易做出「粗魯」的行為。這樣的結果就是,男孩沒學會用溫和的方式表達情緒;而女孩除了哭泣和委屈之外,沒學會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這樣的性別教育不只不公平,也是扭曲的。

以華人社會來說,一切強調男性應該「像個男人」的意識形態我們一定都不陌生。男孩從小就被教導「就算流血也不要流淚」、「男子漢不哭」。很多人都聽過劉德華有一首歌就叫做《男人哭吧不是罪》吧?香港歌手周柏豪在《現在已夜深》的一句歌詞也唱著「從小都知道,男人怎可哭」,上網搜一搜,甚至就能找到這些歌名:《誰說男人不流淚》、《其實男人也會流淚》……但這些歌名如果換上「女人」就都會顯得很不自然。我們會想:女生本來就可以有一百個哭的理由,甚至應該哭,才「像」個女生。

圖片來源:電影《荳蔻年華》劇照


我們生活中的影視作品、流行歌曲、廣告等,處處都在灌輸這些理所當然的框架,而人們也往往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有時還為之津津樂道。比如有時會聽人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以這樣的方式來開玩笑,但事實卻是這句話背後不只是一個玩笑這麼簡單。

女生會認為男生應該有「男子氣概」,不要像個懦夫,女生才能躲在男生的懷抱裡;男生則認為女生應該笨笨的、最好很無知什麼都不知道,那麼男生才能自信地抬頭挺胸。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形象,背後卻很可能在醞釀著大大小小的家暴行為或著受到壓抑的內在情緒。

因為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會哭

如果一個男生要刻意並隨時提醒自己要「有男子氣概」,那代表那不是他的本性,這樣做更可能就是在壓抑自己最原初的情緒反應。

我想無論是男生或是女生,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就會哭、會笑,就會擁有強悍、善於發聲的一面,和溫順、善於體諒的一面。只是在被陳舊的框架渲染的社會上看來,男孩哭或甚至稍微有一點軟弱、害怕的表現,就馬上會被身邊的人冠上「懦夫」或甚至「娘娘腔」這種「丟人」的稱呼。

社會、教育、家庭和身處其中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將哭泣的基本權利交還給從小就理所當然被壓抑的男生們?

如果男孩受到侵犯可以不用總是握緊拳頭,反而可以向身邊的人坦白與傾訴,甚至不帶羞愧的哭一場;如果女孩受到威脅可以不用萎縮在角落、反而可以不覺羞恥地向他人求助,甚至反抗自保,那世界會不會好一些?暴力會不會也少一些?

這樣的想法並不容易被接受,因為它和一般的認知背道而馳,且個人的改變力量實在太小。於是,否認和無視變成了更方便的作法。但世界上沒有什麼觀念是永恆的,改變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做到的。當不同的觀點受到了人們有意識的關注,情況就可能有改善的一天。

一個男性會哭,不代表就是懦弱或「不像男生」;一個女性為自己發聲,也不代表他「不像女生」。在這兩個極端的形象之間,應該有很廣的灰階叫做——人。

(封面來源:Unsplash / Tom Pum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