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恐懼會有的3種反應:你最焦慮的,往往也是你最恐懼的東西!
恐懼(名詞):因預期或意識到危險而引起的一種不愉快、(通常)很強烈的情緒。
恐懼(動詞):害怕、警覺的期待。
──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
恐懼這東西,雖然每個人都有經驗,但它卻是出了名的難以描述,更讓人困惑的是,我們經常把「恐懼」和「焦慮」交互使用。認知治療法(Cognitive therapy,簡稱 CT)的創始人亞倫‧貝克博士(Dr. Aaron Beck)這樣區分兩者:「恐懼……是對危險的評估,而焦慮是恐懼引起的不愉快感覺(或)狀態。」也就是說,恐懼是期待,是一種思考現象,而焦慮則是恐懼喚起的結果和感受。然而,恐懼並不一定會導致焦慮,它可以是行動的號召,是反應的命令。
我們對恐懼的反應有三種方式:僵住(什麼都不做)、逃跑(避免)或戰鬥(用武力解決問題)。這些反應由杏仁核控制,杏仁核是大腦的一部分,一般認為它是負責識別、體驗和表達恐懼的部位。這些反應可視為一種生存策略,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安全和不受威脅,例如,如果你僵在原地,掠食者可能就不會注意到你;如果你逃跑,你就能夠逃離掠食者;最後,如果你體型較大或較為強壯,你可以與掠食者戰鬥,確保自己得以生存下來。
然而,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當我們面對內心深處的恐懼時,「僵住」和「逃跑」並不能讓我們得到自己想要的。你上一次聽到有人說「我之所以能得到夢想中的工作,是因為我花了很多時間一直做白日夢」是什麼時候?逃避也不太可能實現我們在事業、人際關係和其他方面的目標。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朋友在猶豫要不要再進入一段關係時,對你說:「我就是不知道哪裡可以遇見對象。」他就是處在僵住模式中。僵住模式是指完全沒有朝任何方向移動,看起來就像是行動癱瘓的人。在僵住模式中,通常會伴隨著瘋狂的思緒活動,然而這些思緒是迴圈式的,不會帶來任何決策或行動。而逃避或逃跑模式,則是在遠離或分散你對問題的注意力。
僵住會帶來後悔,而逃避會帶來焦慮。我們往往會後悔錯過了機會或沒有走的路,我們很難自欺欺人地相信,避開必要的風險,從長遠來看對我們來說更好。當我們習慣性地回避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時,往往會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因而也會產生焦慮;我們越來越害怕我們一直在回避的事情。盡管我們都會時不時地避開做不愉快的事情,但避開是一種暫時的安慰,最好謹慎使用。
對恐懼的第三種反應:戰鬥,就更加複雜了。如果我們用戰鬥的能量去抵抗某些思想或感覺,事情通常會因此變得更糟。想像一下,你試著說服自己,要自己相信你最不喜歡的食物、你最討厭吃的那樣東西,其實很美味。想像是一回事,但要真正產生這種感受幾乎是不可能的──製造感覺是令人筋疲力盡的陷阱。花費能量去對抗感覺,只是白白消耗能量,卻沒有辦法讓我們克服它們。幸好,我們還有另一種選擇──把「戰鬥」看作是行動的一種手段。如果我們把戰鬥定義為一種朝著目標前進的有意義行動,就可以在面對恐懼時培養和練習勇氣。
勇氣:心理或道德上的力量,能冒險、堅持,並承受危險、恐懼或困難。
──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
勇氣,這個詞讓人聯想到戰爭英雄,面對危險和大多數人沒有親身經歷過,一般而言也不會接觸到的各種假想場景時,那種勇敢、犧牲的形象。它也會引發罪惡感和羞恥感:因為沒有達到我們重視的原則而感到內疚,因為沒有達到理想而感到羞愧,並感覺自己「比不上別人」。
在討論勇氣的時候,若是聽起來充滿道德或理想主義,其實是危險的。我所說的勇氣,不是某種抽象的精神或神學上的美德,不是勇敢的行為,也不是榮譽的勳章。在我看來,勇氣並不是拯救卡在屋頂上的小貓,而是「重新站起來面對生活的挑戰和障礙」。它是關於帶著意念和目的,來過著每一天的行動。在我研究勇氣是由什麼構成的時候,所有的定義都指向一種常態的行動。以下這些定義可以說明這個概念:
「構成勇氣的力量,反映出一種專注堅定的意志,朝著某個有價值,但未必能夠實現的目標。」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
「勇氣不是無所畏懼,而是認為有比恐懼更重要的東西。」
──美國前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幾年前,我和先生在牙買加度假。我們住在一個迷人的度假勝地,那裡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棒,交談時能感受到他們每個人的獨特風格。有一天晚上,舞蹈團隊的表演讓我們大為讚嘆,於是我們和當晚表演的一個年輕人聊了起來。他很放鬆、友善,剛剛結束的表演使他情緒振奮,但同時他又完全處在當下、非常平靜。我們開始聊起他在牙買加的生活,他分享了我所聽過最勇敢的故事之一。
強納森出生於牙買加的貧民窟,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接觸到的世界實在太狹隘,很難想像其他地方的生活完全不是這個樣子。貧民窟被毒販牢牢地統治著,隨著強納森年齡漸長,他似乎能看到自己的未來只能在貧民窟的生活中逐漸黯淡。十三歲時,他被毒販找到,命令他替他們販賣毒品,他想辦法逃離了他們,但這只是他們眾多「請求」中的一個。隔年,他十四歲的時候,又有人來找他,他再次拒絕時,一把槍指著他,並告訴他,如果他不服從,他們會讓他雙腿殘廢。強納森憤怒又絕望地喊道:「開槍吧!我絕對不會替你們工作!」
強納森說他不知道自己怎麼會用如此挑釁的口吻說話,他當時根本沒有時間仔細思考自己的話,但毒販放他走了。事實上,他被趕出了貧民窟,並被警告如果他敢回去,他和他的家人都會被殘忍地殺害。強納森接下來的青少年歲月,就跟著舞蹈隊一起跑步,每天花幾個小時訓練和精進自己的動作,同時努力獨立生存下來。他的努力得到了極大的回報,成年之後,他馬上就被一間大公司雇用,這間公司的員工都是舞蹈天才。
正如強納森所描述的,貧民窟的生活讓他非常憤怒,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他總是處於緊張狀態,隨時準備爆發。而跳舞讓他必須學習一套新技能,自律、情緒調節、壓力管理只是其中的幾項,他還需要變得更專注、熟練和投入。他確實做到了,這位態度溫和的年輕人非常努力,對自己和自己的選擇心安理得。
我們問強納森,是什麼讓他鼓起勇氣面對毒販,他聳了聳肩膀。
「我知道我不能那樣生活,就這樣而已。」他露出我所見過的最燦爛的微笑,眼睛閃閃發亮。那天,他勇敢的行為使他擺脫了貧民窟的困境,給了他一個未來,並且獲得了自由。現在,他的生活充斥著各種動作之美,是一種充滿選擇和可能性的生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害怕的小怪獸:讓你不再焦慮的三步驟練習,擺脫被控制的人生》
作者: 海倫·奧德斯基(Helen Odessky)
譯者: 吳宜蓁
出版社:采實文化
(所有圖片來源:海岸村恰恰恰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