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晚安總站

生活 LIFESTYLE

明明做了很多事,總懷疑自己一事無成?其實只是患了「職業倦怠」

當時我以為這只是我自己有問題。我怎麼會討厭這麼好的工作?但我後來才明白,職業倦怠的問題遠遠大過一個工作者的絕望。美國、加拿大和其他富裕國家的人民,已經建造出一整個環繞著工作的職業倦怠文化。然而,職業倦怠並不必是我們的命運。

文化 CULTURE

南唐「第一文青」李後主:生錯帝王之家的大藝術家

李煜的人生出場堪稱華麗,出生後剛滿三個月,其祖父李昪便從吳國楊氏手中奪取了帝位,自稱是李唐皇室的後人,改朝換代,建立南唐。李煜則順理成章從「貴族小公子」變為「堂堂皇孫」,從此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不僅如此,他還長得神骨秀逸、英俊瀟灑,天生一身藝術細胞,書畫、音律,詩詞文章,無一不通。

影視 MOVIES

懷念老家的美好!是枝裕和《橫山家之味》,重新重視日常生活的碎片

如今回想《橫山家之味》是我對母親過世的療傷止痛作業。思考著要如何接受母親過世的事實,想出來的方法是乾脆拍成電影。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沉溺在失去母親的哀痛之中。因為意識到要拍得讓人發笑、不悲情,我認為自己應該拍出了一部乾爽的家庭倫理劇。

影視 MOVIES, 文化 CULTURE

是枝裕和的電影魔法:看完《海街日記》,讓人想好好撿起生活碎片

關於《海街日記》的四位女演員,因為是枝裕和認為這個作品是在說如何享受平日堆累的細節,所以應該演出華麗的四姐妹。以意象來說,就像東寶的新春賀歲片《細雪》。若能拍成那樣,讓人知道乍看之下如此平淡的故事也能成為電影該有多好。

生活 LIFESTYLE

限制多的成效更差?面對沒完沒了的工作,把它「框起來」做完!

限制多的成效更差?面對沒完沒了的工作,把它「框起來」做完!打造堅實的邊框,框住你的工作日、每週工時和週末。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指出:「工作會不斷膨脹,直到塞滿為工作預留的時間為止。」好吧,那我們所提供的對策,就是將工作限縮到允許工作的時間裡。

文化 CULTURE, 生活 LIFESTYLE

職業倦怠:一種現代職業文化下的集體心靈病症

我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文化現象,在過去五十年間擴展開來,但它的歷史根源深植於我們的信念裡:工作不僅是支付生活所需的手段,更是獲得尊嚴、品格及目的感的途徑。但工作不會給人尊嚴、不會形塑品格、不會為人生賦予目的。是我們讓工作有尊嚴、是我們塑造工作的品質、是我們賦予工作在人類生活中的目的。

文化 CULTURE

抱怨加班≠討厭工作?比起討拍,更有可能是「過勞崇拜」

經驗和研究都告訴我們,過勞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些原因甚至就關乎工作的本質。工作本身就有一些特點會誘使我們過度勞動,就跟酒精、食物、運動這種大家有時候會做過頭的好事一樣。如果不留心工作的風險,我們就會輕易陷入超時工作模式,損害生理與心理健康、家庭關係、社交生活等。

生活 LIFESTYLE

沒做錯卻自我檢討?關於內疚的性別差異:為何女性更容易感到內疚?

為何女性比男性感到更加內疚?研究顯示,女性的情緒起伏明顯較為高漲與低落,也就是說我們更容易注意與感受到情緒。加上完美主義主要是女性的問題,以及我們女性容易嚴厲對待彼此──尤其是自己的女兒──的這個事實,你就很清楚要怎麼用內疚澆熄自己的喜悅。

生活 LIFESTYLE

別再把「不敢」掛嘴邊!只要3步驟,龐大恐懼都縮小!

人都有情緒,我們不可能永遠毫無波瀾。如果我們每年只躲避痛苦一、兩次,那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對多數人來說,避免痛苦是個根深柢固的習慣。我們將自己囚禁在一堵看不見的高牆後方,不敢冒險出去,因為牆外就是痛苦。這個安全的區域被稱做「舒適圈」。

View More